渤海王文書?
袁紹剛剛鬆懈的眉頭,再度皺了起來,想到渤海王,他便想到那四十萬石糧草。
袁紹從未想過賴賬,袁氏名聲,有債必償。
只是眼下戰事吃緊,所需糧草甚巨,加上人手都忙於戰事,才沒有及時兌現。
眼下時至八月,袁紹的打算是,等今年秋收結束,新糧入庫,再將舊糧用於償還賒欠渤海王的糧草。
袁紹將文書展開一閱,果不其然,是糧草的事。
文書中言稱幷州常年遭受外族入侵,作戰艱苦,渤海王打算將此四十萬石獻出,用來充作軍糧,希望袁紹早日運送。
並且在文書最後,還感謝了袁氏在對外族作戰中所做的貢獻。
袁紹這就費解了,渤海王將這糧充作軍糧,是他自己的事,他自己的名,為何還要感謝袁氏呢?
難道是諷刺?
袁紹無暇多想,將文書收起放在一旁。眼下最為棘手的,還是濟北國的問題。
雖然尚不確定,但袁紹已然將那騎兵做當是傅燮的清河兵了,光光部署袁遺,恐怕還不夠,然後現在軍中,已經沒有別的兵馬能夠調動了。
徐榮進兵東郡之後,並未一味冒進,而是沿著白馬到韋鄉一帶,積極防守,同樣,丁原與文丑兩軍,並沒有好的進攻機會。
曠日持久的拉鋸不僅消耗著雙方的糧草與兵力,對當地的民生破壞也極大,不少東郡居民,已經渡河北逃冀州,而靠南的,則逃往陳留郡,猶是如此,東郡西面依然存在著許多的流民。
“公則,元圖,兗州僵局,可有破解之法?”袁紹問兩位幕僚。
這個問題郭圖早想了很久了,而且確實想到了。
“主公,兗州僵局,唯有一法可破。”郭圖道。
“快快說來!”
“陳留張邈,主公,劉岱殺橋冒,致使兗州各郡守人人自危,張邈此時按兵不動,便是有隔岸觀火之嫌,主公不妨派人拉攏一二,承諾陳留日後依然為其所有,只需要他助擊敗徐榮即可!”
“那該派何人前往呢?”
郭圖一笑,推薦道:“陳孔章可擔此任!”
陳琳的話,袁紹確實比較放心,於是應了下來,命陳琳前去陳留拉攏張邈,並且還派了高幹同行,有陳留高氏幫襯著勸說,成功機率或能增大。
……
數日之後,陳琳與高幹出現在了陳留。
高幹曾在路上信誓旦旦,以高氏與張邈的情分,張邈一定會同意與袁紹合作的,畢竟張邈欲在陳留站穩腳跟,高氏的支援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見過張邈之後,高幹與陳琳卻碰了一鼻子灰,顯然,張邈對什麼合作沒有興趣,他的態度十分明確,保持中立。
拒絕陳宮與程昱的邀請時,張邈已經下定了中立的決心,他甚至為此將兩位志向不凡的幕僚親自禮送出境。
人都送走了,如今怎麼可能還入局。
陳琳與高幹不知道是,其實在袁紹派人來之前,雒陽方面,也派人來了。
張邈一直是這個態度,他只想保一方安定,不想陳留百姓陷入戰火,並且直言:就算袁紹派人前來,自己也會是這個態度。
所以陳琳與高幹還沒來,張邈其實已經拒絕他們了。
將人打發走後,張邈召集了張超臧洪等人,打算就此事商議一番。
很快,幾人一同來到張邈府上,張邈將袁紹派遣說客的事說了一遍,並說自己已經拒絕。
“兄長拒絕董卓與袁紹,雖然兩不相幫,可就怕兩邊同時得罪,恐怕兗州戰事一了,獲勝方,便會立刻對付兄長。”
張邈嘆了聲,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他還會不知道麼。
如今劉協與劉辯各自成了皇帝,他該奉誰呢?
“孟高,此番道理我也懂得,然你想過沒有,就算要幫,我們能做出選擇嗎?”
問題不僅僅是幫不幫,還有幫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