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都不幫,更大的因素是因為不知道,不確定幫誰。
張邈曾經傾向於袁氏,傾向於士族,然後呢?
陳留會盟,一敗塗地。
士人還是多讀書好,打仗的事,搞不定。
數次失敗,特別袁紹的河內之敗,已經讓他對袁氏失去了信心。
然而陳留又地處兗州,偏偏在袁氏勢力範圍的眼皮子地下,投董卓,不現實。
這些問題,兩人都懂,於是都沉默了。
這時,臧洪說道:“兩位府君,我父臧旻見多識廣,要不然,我寫信將陳留困局交給家父一閱,看看他老人家會不會有什麼好主意?”
張邈與張超一聽,與他們相比,臧旻確實稱得上見多識廣了,平亂,治郡,樣樣出色,如今又是幷州大郡太原郡的太守。
臧洪願意幫忙,張邈當然喜聞樂見。
“子源願請老先生相助,實乃邈之幸也!”
張超也給了臧洪一個“好兄弟”的眼神。
……
今日八月之後,天氣熱得更加極端,劉擎尋思,漢末不是號稱小冰期麼?不知為何,感覺今年比前幾年都要熱,而且又熱又旱,河流水位大量下降,水利不發達地區的農作物,及及可危。
今年的旱災,看來是免不了了,若州郡之間沒有賑災措施,毫無疑問,又要有一群人,會流離失所,最終淪為賊寇。
歷史上動輒百萬的黑山軍,青州兵,是如何出來的?就是因為士族豪強們忙著爭權奪勢,全然忽略了民生,經年累月形成的。
而現在,這一切即將發生。
以劉擎目前的能力,發生災情時,最多也只能確保冀並兩州的百姓不陷入災荒。
而且乾旱極易發生蝗災,為此,劉擎目前能想到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養鴨子。
顧雍與韓珩已到達晉陽,劉擎直接給了個晉陽令,對這個年紀的顧雍,可實在是個挑戰,當然有劉擎與臧旻在,也出不了什麼錯。
對此,臧旻之說了一句:渤海王用人不拘一格。
而韓珩,劉擎調他前來,便是全權負責龍山書院之事,所需勞工,資材,但憑調動,簡直比皇帝修園林還豪爽。
五原督瓚,雁門甘來,還有鮮卑公主騫縈,已都來到了晉陽,一時間,晉陽熱鬧了起來。
八月初十這一天,臧旻宴請劉擎,以及州牧府上大小官員,算是劉擎來到幷州之後的第二次宴請。
第一次是接風,第二次,劉擎也沒有遐想。
臧旻在府外相迎,雖已年近六旬,但臧旻看著並不顯老。
“使君光臨,蓬蓽生輝!”臧旻客套道。
“臧府君近日督辦新增水利一事,都曬黑了,著實辛苦,太原百姓,皆要感謝府君!”
“都是使君心繫百姓,觀察入微,下官慚愧!”
新增水利這件事,確實是劉擎吩咐督辦的,這些問題,還是在赴任途中發現的,太原郡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以至於許多水利工程修的不到位,平時可能覺得沒什麼,但一碰上今年的旱年,問題就爆發出來了。
相比上一次,請了許多太原各族人物,今天倒像是但請劉擎的。
酒過三巡之後,臧旻開始健談起來,劉擎心知,請客的目的,可能馬上就要揭曉了。
“劉使君,可有關注兗州亂局?”
兗州刀兵相見,應該說是戰局,臧旻卻說是亂局,可見其立場,不屬於董與袁的任何一方,而是站在大漢的立場上,將之視作一種內亂。
“略有耳聞,府君何意?”劉擎回道。
“犬子不才,在廣陵太守張超帳下任功曹,而張超乃是陳留太守張邈之弟,如今他們悉在陳留,已屬立於風口浪尖。”
劉擎不說話,靜靜的聽了下去。
“是這樣的,我兒發來書信,稱董卓與袁紹,皆在拉攏張邈,而張邈不為所動,兩不相幫,我兒以為,此舉雖明哲保身,然易招致秋後算賬,大難臨頭,故向我徵詢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