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四章 大戟士VS白馬義從

見公孫瓚領兵殺來,張郃當即下令:“躲到拒馬之後!伺機而動!”

一名名手持長戟的兵士紛紛進入預定的位置,另外再分派弓弩手駐於兩邊,以射殺來敵。

張郃選擇的地方,頗為玄奧,整體而言,這是一處下坡地,坡地不陡,但是明顯。

按常理,步兵在下坡地對戰騎兵,幾乎就是白給,騎兵借坡地之勢衝鋒起來,威勢加倍。

但張郃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因為他預設了拒馬口袋陣,而且數量已經多到離譜,而且排列頗為講究。

在入陣之地,拒馬數量不多,很容易規避,但漏斗狀的拒馬陣,會越來越多,最後會讓來犯之敵後悔來到這裡。

敵軍若僥倖透過這裡,等待他們的還有品字形的拒馬陣,藉助地勢,騎兵速度降不下來,加上敵軍人數眾多,轉向自然成問題,等待他們的,就是拒馬之上鋒利的木刺。

如果敵軍能透過這裡,方才會進入張郃戟陣,拒馬配合長戟,張郃充滿期待。

前幾日偶爾有小股公孫軍來犯,基本過不了第一陣,在拒馬上吃些虧,再被兩旁的弓弩一陣射殺,便退回去了。

而這一次,公孫瓚親來,張郃隱隱覺得,這會是一次為自己正名的大戰。

既是檢驗他的佈陣能力,也是檢驗他的大戟兵的作戰能力,從建立到訓練,張郃還沒有打過一場硬仗,幽州公孫瓚,以驍勇著稱,與外族作戰,名動雒陽,即便是西涼叛軍來犯,朝廷也欽點他前去助陣。

“好好的戍邊大將,安邦之才,怎麼說反就反了,既如此,便讓你公孫瓚,來做我揚名的墊腳石吧!”張郃望著離陣愈加靠近的騎兵,喃喃道。

公孫瓚一路行至此處,皆未見異常,直到見到前方之敵。

“前有拒馬,小心馭馬!”

公孫瓚提醒一聲,同時心生鄙夷:凋蟲小技,豈不知我幽州騎兵,皆馬術高超!

這等拒馬,先不說繞開容易,此地又是下坡,加速夠的話,說不定能直接躍過。

入陣之前,公孫瓚再度望了眼周遭,只見坡道兩側皆有人頭浮動。

“警惕兩側,弓失準備!”

言罷,公孫瓚將手中長槍一別,嵌入槍套之中,而後取出長弓,對著左側便張弓來了一箭。

公孫瓚未及下令,只是身先士卒的採取行動,身後眾多白馬義從便直接效彷,好似公孫瓚的舉止,便是軍令。

周遭效彷,後軍學前軍,一時間,一輪輪箭失波濤般朝著兩側衝刷。

伏於兩邊的張郃軍弓弩手還未行動,便率先遭受了議論失雨壓制,數十人當即中箭身亡。

張郃軍弓弩當即反擊,與白馬義從的自由射擊不同,張郃軍一方有人下令齊射。

“預備,放!”

兩旁箭失夾擊,真正的如失雨一般傾瀉而下,白馬義從紛紛持弓揮舞格擋。

這一切,遠遠觀戰的張郃都看在眼裡。

還有這種操作?

不得不說,白馬義從的戰鬥力,確實非同小可,光那發現敵軍第一時間進攻的果敢與默契,就需要無數次協同戰鬥來磨礪,看著左側的箭失稀稀拉拉,張郃就能看出左側的弓弩手,損失不小。

這一回合交鋒,竟然落入下風。

張郃握緊了拳,喃喃道:“快入陣!快入陣!”

白馬義從一邊騎射,一邊進行,很快,隨著公孫瓚避開一道拒馬,便算正式入了張郃的拒馬陣。

雙方依舊交失不斷,來回射擊,互有傷亡,但整體而言,還是公孫瓚傷亡更大一些,因為張郃軍的防護,比較出色,一輪箭失上千支,兩成射中目標,再有兩成命中要害,也不過數十人,反觀防備較差的白馬義從,命中率和死傷率就比較接近了,為了強調靈活與騎速,他們所著基本是革制輕甲,然而在箭雨之中,速度並算不得什麼優勢。

所以第一輪看似張郃軍處於下風,實則損失更小。

進入拒馬陣之後,白馬義從的射速便降低了,因為他們要分心控制戰馬避開拒馬,同時也要提防與隊友相撞,如此一來,面對不斷射來的箭失,白馬義從的攻擊便有些分身乏術了。

多數是揮弓代盾,格擋箭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