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那怕就是奸臣、貪官心裡頭也有一外名垂青史的夢想,尤其是太監,一樣的愛名。
其實,好名聲誰不愛呢?
就是工部尚書黃克瓚討好種子,一邊是為了讓山東百姓吃飽飯,可另一邊未嘗沒有邀名的心思。
好名聲人人愛,就連皇帝也不免俗。
朱由校也愛啊!
百姓不捱餓,人人能吃飽。
這豈不就是盛世。
天啟盛世!
心裡冒出這個詞的瞬間,朱由校瞧著施奕文的目光都發生了變化,這小子那裡是海外來的愣小子,分明就是他的福星。
不對,是大明的福星啊。
他獻出壓水井讓百姓在大旱有了一線生機。獻出的紅薯又讓百姓能吃飽飯。
歡喜之餘,聽到魏忠賢的建議,那會有不同意的道理。
朱由校立即答道。
“理應如此!顧秉謙內閣可速辦此事,萬萬不可耽誤了。”
在朱由校的話聲落下時,自然是一片山呼,聖明之聲在皇極殿前的廣場上回響著。似乎在這一瞬間,皇帝變成了明君,大臣成了賢臣。
可不是嘛,百姓能吃飽飯,可不就是妥妥的盛世。
嗯,吃糠喝稀都是盛世的標準了。
能吃上紅薯那可不是盛世中的盛世。
當然了,作為功臣的施奕文功勞自然沒有被埋沒,心情大好的朱由校,一開口就賜了他白銀千兩,追授先人官職諸如此類的賞賜之後,官位還是那個宣慰使的官,嗯,這個官好,土皇帝啊,就是拿著一品大員,施奕文也不樂意去換。
不過,魏忠賢的臉色似乎有點兒不對啊!
謝恩時,魏忠賢的臉色讓施奕文的心裡“咯噔”一響,他頓時明白了,這人是忌諱上了自己,這可不是好事,畢竟,將來很多事情還是要仰仗他的。
其實相比於皇帝的欣賞,施奕文才不想趟大明朝的這池子渾水呢。他也就是關心這池子水裡的魚,不想他們餓死。至於池子裡的那群王八的死活,和他有個屁關係。
這池子裡頭,水深王八多,還是少沾為妙,要是池子漏的不行了,正好換個船主噹噹倒也不錯。
但是在船還能走的時候,還是得討好一個總管。
得,當天晚上,施奕文就拎著東西去拜訪魏忠賢了,和上次門房侯見不同,這次到門房顯然是得了吩咐,直接被領進了書房。
前腳剛進書房,就聽到魏忠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