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平宮變

卯正時,宣德門城樓之上的銅鐘敲響,渾厚鐘聲傳遍宮城。

很快,皇城左右承天門也傳來鐘聲,三道鐘聲交織,各響九聲。

暮色還未消褪,偌大宮城還籠罩在一片漆黑當中,鐘響之後,零零散散的燈火在不同殿閣宮室亮起。

有唐一代,朝局穩定時常朝大多在辰時(79點)舉行,遇上元日、冬至或是朔望大朝則會提前一個時辰,冬夏兩季的朝會時辰也不固定,依照天氣靈活調整。

五代戰亂,禮樂荒廢,連朝會也無法保證如期舉行,時辰上更是沒有形成定式。

大周立國後,郭威極力恢復唐制,嚴格規定朝會時辰。

依照朝廷制度,春夏常朝定在辰時,卯正時敲響鐘聲,宮城各處衙署僕役、吏員,皇城各處宮室的宮人、宦官則要開始準備新一日各種事項。

整座宮城在卯正鐘響以後,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

太平宮裡也早早亮起燈火。

李太后的作息和大多數宮人一樣,不管睡得多晚,卯正鐘聲一響就起身。

張規侍奉她多年,也養成同樣的習慣,每日到了時辰就能醒來。

用一盆熱水簡單洗漱,再用過些粟米粥,李太后披上襖衣,繫上擁脖,在張規的陪同下繞著太平宮緩步走一圈,回來後差不多就快到辰初,到佛殿敬香後,便開始一日的修行。

這也是李太后每日雷打不動的活動軌跡,除非天氣極度惡劣,實在不宜出門,她才會在宮室裡慢走。

天色微微透亮,跨出宮門,四周籠罩稀薄霧氣,一片寂靜。

張規攙扶李太后沿著宮牆緩行,天氣寒冷,二人口鼻間撥出濃濃白氣。

“這後宮裡,主子當中,就屬太后起得最早。”張規笑道。

李太后轉頭朝遠處一座寢殿簷角望去,嘆了聲道:“德妃董氏也是這個時辰起身,可惜她福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去了。”

張規也惋惜道:“德妃娘娘也是可憐人,早間年小產傷了身子,一直懷不上子嗣,官家倒是寵愛她,把這偌大後宮交給她打理。德妃是厚道人,她在世時,每隔兩日都會到太平宮來拜見,有她照拂,那些個腌臢也不敢放肆。

可惜她這一去,後宮無人主理,各色妖魔鬼怪都跳出來作怪....”

張規忍不住抱怨,實在是近來太平宮裡的日子越發難過了,宮局送來的米麵油糧越來越少,太后想吃口綠菜,結果那幫狗奴竟敢弄些腐葉爛枝來湖弄。

李太后眉宇平和,澹澹道:“天下芸芸眾生,還有不知多少辛勤勞作卻依然食不裹腹之人,你我不事生產,白白享受供奉,已是天大的幸事,該知足了。”

“太后教訓的是。”張規低著頭,自然不敢跟太后爭辯。

可他心裡依然不忿。

自從遷居到太平宮,太后就完全絕了俗念,專心侍佛。

以前有德妃照顧,宮裡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德妃走了,壽安公主奉旨打理後宮,受朱秀之託,對太平宮也多多照拂。

這大半年來,壽安公主回府生養,後宮無人主理,又碰上皇帝親征,偌大宮禁竟然沒有一個主事之人。

太平宮本就不起眼,如此一來更是被人遺忘,到現在就連日常的三餐用度也無法保障。

張規心疼李太后,本想去找朱秀幫忙,又突然遭逢朱秀遇刺,重傷昏迷。

無奈,只能節衣縮食過日子,覥著臉四處求情,就為了多為太平宮多討些薪柴炭火、米麵布帛。

宮廷大內,最是體現人情冷暖之地,一朝得勢,所有奴婢宮人都會湊過來巴結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