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章 督師衙門內的市集

莫爾根等人看到的院子,其實正是潼關督師衙門的後院牆。等眾人走得近了,才發現這個衙門真的不小。院牆一直延伸到長街的另一端。

在院牆的不遠處,有一個小角門,上面纏了幾道鎖鏈。莫爾根拿刀砍開了鎖鏈,卻沒敢輕易帶人進去。反而叫幾個士卒互相蹬踩著攀上了牆頭,探看衙門內的情形,以防裡面有什麼厲害埋伏。

幾個士卒爬上牆頭,發現院子裡面是一個小樓,裡面靜悄悄的,空無一人。

莫爾根這才放下心來。因為角門狹窄,而且院內似乎也用不上馬匹,所以莫爾根讓人把隨行戰馬都拴在了外面。

墨九多加了一層小心,攔住了準備一起跟隨入內的漢軍親兵,道:“你們就不要進去了,全部留在外面看守馬匹,隨時策應,以防不測。”

墨九屬下的幾名隊長眼看著奪旗之功就在眼前,卻被墨九攔在了外面,心裡自然不是很願意,只是軍令如山,也沒有辦法。

而且這些戰馬都是武將的命脈,若說幾百匹馬都放在外面沒人看管,也確實不是那麼回事。這奪旗的大功人人眼紅,總不能說讓滿洲白甲兵大爺在外面看馬,自己進去奪旗立功吧。

只能盼著回頭滿洲大爺們奪旗立功後,能感念一眾漢軍在外面看守馬匹的功勞,吃肉之餘,多少分潤些湯水了。

墨九把手下安排已畢,便從馬上卸下步戰能用的箭囊,鉛丸,火藥袋等裝備,一件件的仔細掛在腰間。與此同時,心頭不安的預感卻越發的強烈。

既然是敵人大纛旗的所在,按理說都應該重兵把守。可是現在後門竟然連一個把守的兵丁都看不到。從來沒聽說過哪個主帥的行轅所在,前面守衛森嚴。後門卻大敞四開,空無一人的。

墨九一直深信一個道理,就是當一件事情每每都超出自己掌握的時候,那麼危險也即將降臨。

如今潼關的大纛旗就在眼前,莫爾根自持白甲兵戰力非凡。別說現在看不到什麼守軍,即便那大纛旗真的在敵人的重重保護之下,說不定莫爾根也要試上一試。

如果現在跟莫爾根說自己有些不太好的預感,叫莫爾根放棄奪旗的功勞。莫爾根非但不會去聽,反而會看不起自己。而自己這大半天靠殷勤小意和滿洲大爺們培養出來的微末情誼也就斷了。

所以墨九隻好自己暗地裡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和注意。把隨身的裝備反覆都檢查了幾便,並牢牢紮緊、困牢在身上。

在臨進院子的時候,還特意又轉身囑咐自己手下,讓他們人不離鞍,小心戒備。

莫爾根見墨九如此謹慎,不但把全部親丁都放在了外面做接應,甚至下令不讓這些親丁下馬休息。感覺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不由哈哈大笑道:

“我說墨九你未免也太不體恤士卒了。戰場上小心點是沒錯,不過你這也過小心了。弟兄們勞累了半天,你這連馬都不讓兄弟們下啊?”

墨九卻不多做爭辯,只是淡淡道:“大人見笑了。”

莫爾根見墨九沒有搭茬,也就沒再多說。畢竟是漢軍自己的家事,多些人看守馬匹也沒什麼不好。自己這些白甲兵各個武藝絕倫,奪下這個督師衙門不成問題,也確實不需要漢軍旗的人幫忙了,

於是也整理了一下隨身裝備,帶領眾白甲兵連同墨九一起進入了督師府衙的後院。

這督師府衙是按照中國傳統前殿後寢的格局修造。後院裡是一個二層的小樓。巫山伯馬世耀的家眷一直住在這裡。

前些日子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馳援潼關,馬世耀把這個小樓收拾了一番,準備讓李自成入住。不料李自成下詔,因軍情緊急,所以只在東城外的軍營里居住,就不回潼關了。

雖然皇帝說不住潼關,但馬世耀也得做兩手準備。所以收拾好的小樓並沒有讓自己的家眷住回去。

等後來李自成從潼關撤軍,馬世耀也連夜把家眷送出了城,這個小樓就一直空了下來。

莫爾根帶著屬下白甲兵粗略的圍著小樓轉了一圈,發現小樓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門口的石板不知道被淨水潑洗了多少遍,已經露出黝青的本色。庭院裡的兩株臘梅含苞欲放,上面積著些微雪,隨著微風襲來輕輕的顫動。

小樓的簷脊上來落了兩隻喜鵲,見有人過來,撲啦撲啦的飛向高處。

有手下計程車卒進樓搜尋了一圈,回報給莫爾根說樓裡面並沒有人。墨九不放心,自己親自進去又檢視了一番,發現果然不像有人的樣子。小樓裡恬靜優雅,空氣中似乎還有著淡淡檀香的味道。

墨九始終覺得有些不對,如此安靜優雅的小院可以是江南的書院,可以是哪個王爺的後花園,卻絕對不應該出現在戰場中心,本應該是重兵把守的中軍行轅後面。

“大人,我看這樓裡面佈置不俗,估計又不少值錢的東西,要不要先讓弟兄們好好的搜掠一番?”

墨九總覺得督師衙門的前院有問題,只想著在這裡多拖上一會便是一會。莫爾根卻奇怪的看了一眼墨九,暗道這奪旗立功就在眼前了,這人怎麼還有心惦記這些許財物。未免也太不知輕重緩急了。

墨九見莫爾根沒有說話,只得訕笑兩聲作罷。

莫爾根領著一眾手下又過了兩道院子,依舊一個人也沒有看見。院子裡靜的出奇。又過了一道月亮門,就是前院大殿的後身了。

這督師衙門原本只是一個臨時的陝西知府衙門,只因年年戰亂,潼關又是陝西門戶所在,防禦的重中之重。接連有丁啟睿、孫傳庭、洪承疇等各路大佬來潼關開府坐鎮。於是這知府衙門便一再的擴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