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章 督師衙門內的市集

原來知府衙門的大殿是五間七架的構造,按四品官員的規制建造。大殿兩旁的通道足有一丈來寬。

後來各路太子太保,三邊總督,兵部尚書等大佬輪番在潼關坐鎮,這大殿的規制就太小了。

於是一番改建之後,現在的大殿已經改為五間九架。可是大殿擴大了,但是周圍房舍院牆的格局卻不好變動。所以現在大殿兩旁的通道就縮減到只有三尺來寬,勉勉強強只能讓兩個人並排透過。

過了大殿便是督師衙門前院,一般來說大殿之前都會有一個寬敞的平臺,也就是安放大纛旗的所在。

因為眾人現在離得大殿近了,大纛旗被高聳的大殿遮擋了許多,反而只能看到大纛旗上方金葫蘆罩頂的一個小尖了。

見大纛旗近在遲尺,眾人的呼吸都重了幾分。墨九卻覺得周圍如此安靜,實在的有些異常,忍不住提醒莫爾根道:

“大人,大纛旗就前面,可週圍一個敵人也沒有,這事頗為古怪啊。我擔心前院可能有什麼埋伏”

莫爾根抬頭看了看大殿,只見那大殿的後門門板足有幾寸後,上面還鎖了一個幾斤重的銅鎖。想要破門穿殿而過很是困難,只能去走大殿兩邊狹窄的過道。

聽了墨九的話之後,莫爾根也覺得似乎有些異常,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眼下能做的,也就是打起精神,多加戒備而已。

於是拔刀在手,讓兩個白甲兵頂著藤牌走在過道前面,其他人尾隨在這兩個白甲兵身後魚貫而行。一旦發現前院有重兵埋伏,立刻轉頭撤回。

墨九被夾在兩個白甲兵之間,小心翼翼的透過了大殿旁邊那個狹窄的過道。等出了過道,就是大纛旗所在的前院了。

在此之前,墨九曾經對這前院平臺的佈置有過很多猜想。無論是前院空無一人,大纛旗突兀的豎在那裡。又或者平臺上滿是埋伏好的兵將,就等著眾人自投羅網。這些都不會讓墨九驚訝半分。

可是出現在眼前的景象,即便是墨九的全神戒備之下,也依然被震驚得呆立當場,說不出話來。

只見在大殿的前面是一片寬廣的平臺,因為潼關近些年戰亂不斷,督師衙門成了調派兵將的重要場所,所以這個大殿前面的平臺也是被擴建多次,如今已經有些校軍場的模樣。

在平臺的正中,豎著的正是眾人老遠看到的那杆大纛旗。而在大纛旗的四周。竟然圍著一大片豪駿俠客打扮的人群。這些人站得密密麻麻,放眼望去,最少也有幾千之眾!

這些人有的只是隨意站著,有的毫無章法的亂逛,有的乾脆在地上鋪了一塊破布,擺上了小攤。

小攤上擺的盡是一些破損的盔甲,斷折的刀劍,甚至還有大塊的馬肉。顯然這些都是在戰場上拾撿回來的。

這哪裡是什麼重兵埋伏,分明就是一個亂哄哄的廟會,或者鄉下大集市場。

墨九千算萬算,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在敵人的中樞行轅之內,竟然看到了這樣一番景象。

如今潼關城內巷戰正酣,潼關的百姓們一個個都嚴鎖門戶,生怕招惹了不必要的是非。怎麼可能在戰場最中心的位置,看到一個市集?

而且更為詭異的是,整個市集雖然人來人往,卻安靜得雅雀無聲。全然沒有一個正常市集上面那種叫賣,論價的嘈雜聲音。整個市場上,除了偶爾的衣服摩擦,腳步聲音外,安靜得讓人害怕。

莫爾根也被眼前黑壓壓一大片的集市模樣嚇來一跳,自己在後院的時候沒聽到半點聲響,沒想到前院這裡竟然聚了這麼一大群人。

不過好在這一百多名白甲兵們久經沙場,只驚訝了片刻便反應過來,迅速抽弓搭箭,背靠著大殿,在臺階之上排開了一個偃月型的陣勢。

與此同時,市場上的那些大俠們也發現了從後殿闖入的清軍。有的將擺攤的包裹一卷,向後便跑,有的則隨手拿起兵器,石塊亂糟糟的向清軍殺來。

這些白甲兵的闖入,就如同一壺熱水倒入了油鍋一般,場面頓時亂做一團。

莫爾根這時自然不能容情,也不去想為什麼這群大俠在督師衙門裡面擺攤賣貨,只是大喊了一聲“射”,所有的白甲兵齊齊扣動弓弦,頓時無數只箭矢射向下面亂哄哄的人群。

這些白甲兵都是多鐸手下的百戰之士,幾乎個個都有一手連珠箭的絕技。

右手一摸到箭壺裡,就會同時搭出三根鵰翎箭。用小指和無名指夾住一根,用無名指和中指再夾住一根。拇指和食指扣住另一隻箭的同時,用拇指上的扳指拉開弓弦。

射出一隻箭後,不用重新去箭壺裡取箭,直接用右手夾住的多餘箭矢藉著續射,弓矢連綿不斷,厲害無比。一百人的箭陣比尋常幾百人的弓箭隊伍還要厲害許多。

十幾個呼吸之間,白甲兵們的箭壺中的十二隻箭便全部射空,而大殿之下也密密麻麻躺倒了一片屍體。

莫爾根喘著粗氣,抖了抖微顫的右手。饒是白甲巴牙喇這種精銳之師,連續射出十幾只箭後,身體也有些曾受不住。

要知道此時順軍和明軍普遍使用的是開元弓或者小梢弓。弓臂和弓弦都不長,弓胎大多是南方的竹子削成,弓力並不是很強。大多是五力弓或者六力弓。也就是說只要有五,六十斤的臂力,便可拉開明軍或者順軍的弓箭。

而清軍的弓箭很多都用北方寒冷地區的紫榆或欇木製成,弓臂極長,通常的清軍也要九、十力的弓箭,而像莫爾根這樣的白甲兵,各個隨身攜帶的更是十二力的強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