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非爭功,乃爭死也。
西上破文丑還有勝機,即便不諧,也能衝破文丑阻攔,與田豫匯合,等待劉備回援。
而留下抗袁紹,基本是必敗下場,毫無轉圜餘地。
孫觀豎起眉毛,沉聲道:“時間緊迫,休要羅唣。
君等皆兗州兵,入河東戰,鬥志必不如我軍。
我軍半為河東人,守護家園,戰意堅定。
我率一部兵守陽阿,君等速西上。
若不能破文丑,我必向立功面陳君等之罪!”徑取安排留守部隊。
高順和陳祿相視一眼,用力點頭,各自回軍中整裝。
夜裡,高順、陳祿率撼山、厲鋒二軍悄然出城,向西而去。
高順回頭遙望陽阿城,指著山路之側幽深昏暗的山澗發誓道:“某不能破文丑、逄紀而還者,必墜此澗!”
在大軍西出之前,高順已派斥候先行,向牽招通報訊息。
牽招道:“我軍獨力,最多潰圍而出,無益大局。
有高、陳二將併力,或能擊破文丑。然後再悉軍對抗袁紹。
雖然雞林道不如陽阿險峻,也能支援一段時間。”
牽招也在思索請高順、陳祿、孫觀放棄陽阿西上合兵,先破文丑,已派使者翻山間行去見田豫,商議此事。使者未返,而高順使者馳至,不由喜道:“高將軍之見,正與我同。”
又聽到孫觀自請阻擊袁紹大軍,讚歎不已,道:“孫仲臺何其勇也!”
田豫接到牽招使者送來的書信,以示郭嘉。
軍中辛勞,郭嘉得了風寒。雖然天氣漸熱,仍舊裹得嚴嚴實實,看了書信,聽了使者介紹徵虜軍與文丑逄紀作戰情況,咳嗽道:
“袁紹雖強,乃是外患。文丑三萬兵,卻是內憂。
全靠將士用命,文丑等又目光短淺,方勉強維持局面。
若文丑等避實擊虛,流動作戰,橫行河東,則糧道必斷,劉公有乏糧之危。
勝機不能寄望敵人犯錯。萬一文丑等醒悟,大事去矣。
子經建言速除文丑,的是上策。將軍勿疑!”
田豫心中傾向於採納牽招之計。但如今河東形勢危急,千鈞一髮,有一步行差踏錯,就是傾覆之危,不得不慎。
他聽了郭嘉所言,方下了決心。命令:
校尉馬紹率兵兩千,放棄紫金關,沿澮水之北行進。
冶金校尉張既率鐵官徒五百,自臨汾東渡汾水,繼進。
典農校尉賈逵率屯田兵兩千、弘農兵一千,與自安邑北上,過聞喜,會於翼城。
司鹽校尉蘇則率鹽官徒五百,繼賈逵之後。
****************
從陽阿到牽招營壘五十里左右,山路難行,高順用了三日,付出百餘人跌落山澗摔死、兩百餘人掉隊的代價,終於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