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等人來到城南農事試驗場,商量如何才能將成都血案的訊息傳出去。
他們受到池塘裡樹葉在水面漂流的啟發,決定發“水電報”傳檄全川。
幾人說幹就幹,先製作出小木板,然後在木板上書寫:“趙爾豐先捕蒲羅,後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
“成都業已發難,望各地同志響應,速來救援。”等字樣。
待字跡晾乾後,在木塊上塗一層桐油防水。
大家連夜把成千上萬的小木塊投入成都錦江,木塊順流而下,代替電報和信件傳到錦江下游。
沿江兩岸的民眾撿到隨水飄來的“水電報”後,又如法炮製,製造出更多的“水電報”,投入四川各條河流中,一時間“水電報”傳遍全川。
第二天早晨,川西南“袍哥”首領秦載賡,在華陽縣蘇碼頭撿起“水電報”,首先得知了成都發生血案的訊息。
他快速寫出十萬火急雞毛文書,以袍哥龍頭大爺的身份,派人騎快馬通知哥老會各個公口,號召各地同志軍迅速開赴成都救援。
中江縣袍哥舵爺廖春雷收到十萬火急雞毛信後,立即通知川北的武林高手和各公口的袍哥人員,迅速拉起數千人的民團。
在神秘的玄武觀誓師,組成玄武同志軍。
大家推舉廖春雷為總指揮,智涵子為軍師,統一指揮全軍殺向成都。
大家發誓要活捉趙屠夫,為死去的百姓報仇。
四川各地收到“水電報”或雞毛文書後,大家群情激憤,紛紛揭竿而起。
革命黨和袍哥積極響應,發動了幾十個州縣的民眾,自制土炮鳥槍,拿起戈矛刀劍,參加起義隊伍。
幾天之內,組成了六路同志大軍,彙集起二十幾萬人馬。
同志軍以頭裹白巾為識別標誌,在各路首領的指揮下,浩浩蕩蕩地向成都殺去,在四個城門外與清兵展開激烈戰鬥。
在同志軍四面圍攻成都的同時,各州縣的群眾積極響應,拿起自制的武器,攻佔當地的政府衙門。
幾天之內,全川爆發了數十萬人的武裝大起義。
各路武林豪傑,和尚道士,劍仙俠客們各顯神通,紛紛投入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反清起義運動中。
面對同志軍千軍萬馬的圍攻,總督趙爾豐驚慌失措,一面倉促調四川新軍和巡防軍堅守成都各城門,一面接連向清廷緊急求救。
困在成都的總督趙爾豐,不愧是身經百戰的將軍,他仍在作垂死掙扎,他迅速調集三路救兵來成都解圍。
哪三路救兵?
第一路:駐守在川西大山中的數萬邊軍,這是趙爾豐親自從四川帶到藏區的邊防部隊,是川軍的精銳。
第二路:駐守川東的巡防軍,領頭的參將武威是北方武林第一高手。
第三路:趙爾豐令親信魏楚帆,去收編成都以外,被同志軍擊潰的巡防軍殘部,組建東路衛戍部隊。
任命魏楚帆擔任司令,將衛戍部隊開至成都附近,策應總督衝出城。
此外,趙爾豐還借到一支奇兵,來自成都東門外的“錦江春”日本會館。
老闆是日本人加藤,會館裡養了一夥考古專家和異人,專門挖掘和偷盜張獻忠埋在四川的大西王藏寶。
加藤為了保衛會館,以及珍寶館內那些被他們盜挖出來的中國珍稀文物,招募了大批日本武士和浪人,組成護館倭兵。
這些日本倭兵,個個身懷超強武藝,全身穿戴怪異甲冑,腰跨日本刀,一生為榮譽而戰,對主子絕對忠誠和服從。
趙爾豐派幕僚找到加藤,以許諾給予會館經商便利為條件,借來這些武士,組成一支奇兵。在關鍵時刻,把他們用在刀刃上。
列位看官,趙爾豐的三路救兵,能夠將“屠夫”從同志軍千軍萬馬的圍困中救出去嗎?
諸君別急,且容在下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