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上釉之前,他還需要利胚,因為龍泉青瓷的一大特性就是胎薄釉厚。
器胎越薄,釉料越厚,燒製出來,才越是給人一種晶瑩如玉的感覺。
這樣一來,壓制出來的器胚,就必須要進行利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小碗的器胎,變得更薄。
壓制完成了器胚,在晾曬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沒有什麼活做了。
陳星辰在旁邊擺弄那些碎瓷片,而陳文哲不想去做這種無聊的事情,就看著自己的屬性列表,想要盡善盡美。
練泥他是大師級,拉胚、刻花、彩繪、上釉、燒窯,這些都是大師級,可印胚和利胚,他還是專精級。
印胚就是印花,現在用不著,真不行也可以用刻花來代替。
可利胚,就是一個避不開的弱點了。
本來還想著挑戰一下大師之上,現在看來,還是先升級一下利胚技術吧!
想到就做,陳文哲耗費了一百點成就值,升級了利胚技術。
這一次升級比較簡單,主要是手感、控制。
只要手感好,控制力強,利胚切削胎泥,還真是不難。
這樣的傳承,傳承的是經驗,只是一回兒,陳文哲就消化了這一次的傳承。
這一次是用時最短的傳承,短的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接受完了傳承,器胚還需要晾曬,沒有活幹,就只能去挑選瓷片。
有了陳文哲幫忙,很快,工作臺上,就擺滿了碎瓷片。
這些真的沒法拼湊成型,就算兩片結合,也沒法銜接在一起。
不用說,博物館的修復高手,肯定是過了一邊,能夠拼湊起來的,他們肯定留下自己修復了。
“沒辦法,要想完成修復,就只能湊合,我們不可能每一片都修復成一件完整瓷!”
很快,陳星辰就絕望了。
“恐怕博物館那邊,就是這麼想的,我們兩個的工作,是一百隻碗!”
一百片碎瓷,擺放的整整齊齊,從第一片開始,不停的跟後面的九十九片比對,居然沒有一片能夠銜接在一起的。
接著第二片,第三片,等一百片,都跟其他九十九片,全部比對了一邊,兩個人就清醒了。
不用想好事,還是把每一片瓷片,當做一件殘器來對待吧。
“燒製一百隻碗啊,如果按照你那個螭耳瓶的修復方法來,我們得燒製一百次。”陳星辰有點發愁。
“人家五一就要公開展示,現在都二月中旬了。”陳文哲道。
陳星辰一臉愁苦,接下來的兩個月,難道天天要熬夜?
陳文哲可顧不上陳星辰,他製作的那些器胚,應該可以利胚了。
拿過一隻小碗,感覺它已經很薄了,但是,相比龍泉窯,還是差點。
小心的放在轆轤車上,陳文哲取過一把刮刀。
轉動轆轤車,托盤飛速旋轉,他小心的用刮刀接觸器胚。
陳文哲一隻手貼著飛速旋轉的小碗,一隻手控制刮刀。
刮刀上下移動,他的另外一隻手,也上下移動著,感受器胚的厚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