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二章掌握核心技術

總之,青花釉裡紅製作工藝的特點,在於燒成時要同時滿足“青花”和“釉裡紅”兩種不同彩料燒製工藝的要求。

其中釉裡紅的呈色技術難度很高,且不好把握,因而要想使燒製出兩種釉下彩均呈色完美的製品,是十分不容易的。

正是由於它的燒製工藝技術複雜、難度高,所以大部分時期內製作的數量全都不多,遺存至今的作品也很少。

少,就意味著價格高。

2017年12月12日,遠在比利時的一個小拍賣行的拍賣會上,出現了一件元青花殘器(從未露面過),它有個響亮的名字“元代青花釉裡紅開光鏤空牡丹紋蓋罐”。

這件雖然被“砍頭”,又沒蓋,又是碎拼,但依舊拍出23.5萬歐元,摺合人民幣180萬!

這是少數殘器、不全、拼接之後的瓷器,還能賣出高價的瓷器品種。

這樣的瓷器,很難燒製,但是,這正好是陳文哲需要的。

別人做不到,不能做的,才能顯出他的本事,這也算是掌握核心技術吧?

象腿瓶,就跟一條大腿一樣,幾乎是直上直下,器胚很容易做。

它難得是彩料的調配,還有就是彩繪和燒製。

雍正青花料,陳文哲利用現成的乾隆青花料,稍微調配一下,就可以做出雍正青花料,而氧化銅也不難得,這些他早有準備。

只不過,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

他沒有見過真正的青花釉裡紅瓷器,也不清楚釉裡紅是怎麼調配的,含有多少銅元素最好,是不是需要弄上一些氧化鐵?

各個時代的釉裡紅髮色特徵,都比較明顯,所以憑藉釉裡紅髮色這一特點,對與釉裡紅關聯器的斷代與鑑別,都非常有幫助。

比如,清乾隆時期釉裡紅色彩豔麗,並且紅色色塊不小。

估計不僅是以氧化銅作為釉料,此外還有氧化鐵紅、硒紅等礦物顏料作為釉料。

這麼算起來,使用清代的技術,其實並不是最佳選擇。

釉裡紅在明代,其實是最鼎盛的時期。

洪武時候的釉裡紅髮色很多類似黑色,又稱其為釉裡黑。

明代洪武時釉裡紅瓷器較多,其造型紋飾有元代遺風,顏色淺紅淺灰,很少有純正的。

但是到了宣德朝的釉裡紅,就燒製的極為成功,形成了鮮豔的寶石紅色。

正好,陳文哲剛剛得到了一件宣德御製的寶燒大罐,對於寶石紅也有所瞭解,這一次就選宣德寶石紅來燒製出一條紅龍了。

這些其實都是跟使用彩料不同造成的,陳文哲結合種種特點,完成釉裡紅的調配,還真是不算難。

反正這一次他也不是做高仿,他就是創作,自然是怎麼好怎麼來。

器胚做好,彩料調好,就開始彩繪和上釉。

彩繪之時,陳文哲中規中矩的繪製了兩條龍。

本來他還想著讓兩條龍纏繞在一起,這樣最漂亮,做出來的是雙龍戲珠。

可仔細想了想,這麼燒製,控制溫度太麻煩。

沒辦法,他就只能是一邊一條,最後兩條龍在龍頭龍尾之處結合,並且一上一下。

藍龍追逐紅龍的龍尾在上,紅龍追逐藍龍的龍尾在下,這樣,兩條龍就大體分配在了瓷器的兩面。

這樣燒製起來,一面一條龍,控制溫度就比較容易。

反而是恰到好處的防止氧化銅揮發,成為了重點。

氧化銅在攝氏800度以上即會蒸發,但鈷藍成色的溫度,卻高達攝氏12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