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玉壺春瓶被當做了模子,反正這件瓷器,見證了無數次元代景鎮工匠燒窯的過程。
透過它,陳文哲看到元代的很多技術,讓他知道,到了元代,燒瓷窯爐也是日趨先進。
也讓他真正看到了,古代的燒瓷爐窯,是怎麼建造的。
如果沒有手中的玉壺春瓶,陳文哲怎麼知道葫蘆窯是什麼樣子的?
他又怎麼知道,這種窯是怎麼利用的?
如果他出身景鎮制瓷世家,也許這種古法燒窯技術,他能夠學到一些,但是,沒有底蘊,他就只能依靠自己。
透過玉壺春瓶,陳文哲看到了葫蘆窯的整個建造過程,還有利用過程。
這讓他知道,葫蘆窯實際上是一種半倒焰式窯爐,優點很明顯。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這種窯窯體較小,窯長—般僅8—10米,容積不大,且前後溫差較大。
只不過,這樣的小型窯口,卻十分適合複製出來。
他甚至還可以弄得更小,因為陳文哲肯定只燒製精品瓷,而不是大規模燒製普通日用瓷。
他早就想要複製出一座古代窯口,真正仿製古代的燒製環境,從而燒製出一批真正的仿古瓷器。
這一次透過玉壺春瓶,他獲得了機會,而且讓他的燒窯技術,又一次開始增長。
可以說,陳文哲現在的燒窯技術,開始隨著元代燒窯技術的發展,在快速增長。
在元代,一系列技術的進步,直接讓元代工匠燒造成功了青花瓷,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
接下來,陳文哲見識到了青花的創燒、進步,一直到繁盛無比。
後經明清兩代,不斷改進,青花瓷已成為具有我國民族風格、在世界最有影響的絕代佳瓷。
從元至今,獨領風騷六百年,這就是青花瓷!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元代的工匠,不僅發明了釉裡紅色釉,而且創出了釉裡紅裝飾,及青花釉裡紅裝飾。
所謂釉裡紅裝飾,就是用釉裡紅色釉,在器物上繪畫出各類紋飾;
所謂青花釉裡紅裝飾,就是將青花和釉裡紅,裝飾同一器物上,使紋飾藍中夾紅,相映生輝。
看到這裡,陳文哲終於看到了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看到了那些工匠是怎麼燒造的紅釉、紫釉。
這兩種釉色,較宋代有所進步,特別是紫釉燒得更好。
期間,元代還燒成了高溫藍釉。
這些都還算平常,他們最主要的是燒成了銅紅釉。
但由於當時對焙燒溫度,尚不能完全掌握,故所燒出的銅紅釉產品的紅色,還不夠純正。
只不過,他們不能完全控溫,陳文哲卻是可以。
他只需要瞭解銅紅釉的燒製技術就可以,控制溫度,卻是他的強項。
終於得到了完整的銅紅釉配方,這讓陳文哲燒製青花釉裡紅,再也沒有任何障礙!
銅紅釉控制的好,他就不害怕在燒製青花的時候,把銅紅釉燒燬。
這樣一來,銅紅釉和青花,就可以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也就能順利燒製出青花釉裡紅瓷器!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些細節,需要好好把控,畢竟元代的時候,青花釉裡紅的燒製也是碰運氣。
雖然很想現在就結束回溯,去地下工作室燒製一批青花釉裡紅,試試看能不能成功,不過,陳文哲還是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