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越晚,燒製的瓷器越好,工藝也越加高明。
可是,越窯燒製的瓷器,最好的是秘色瓷,那麼它燒製過秘色瓷沒有?
但是,此時陳文哲有點頭痛,他怎麼能證明,其中的某種工藝,就是燒製的秘色瓷呢?
陳文哲能夠看到的畫面,就是無聲的啞劇,在裡面,可沒有人告訴他,這是在幹什麼。
他總不能因為這是一件越窯使用的匣缽,而且是燒製上等瓷器的匣缽,就認為,晚唐之後,它燒製的就是秘色瓷吧?
秘色瓷好像自從流傳出來,就帶著神秘。
最起碼,自唐中晚期起,秘色瓷如同罩上面紗的美人,讓後人辨不清真實的面容。
直到法門寺塔基極為偶然的發掘,才讓困擾了國人千年的秘色真相,大白於天下。
只不過,他能確定,這是越窯青瓷,但是不能確定這是秘色瓷。
古越國之越窯,應是以地名最早命名的窯場,唐朝人就就是這麼稱呼的。
“九州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詩人陸龜蒙靈感突發的一句話,傳誦了千年,這也是越窯的幸福。
可越窯的幸福,還不僅於此,茶聖陸羽還將其誇獎並奉為至寶:
“邢窯類銀,越窯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窯類雪,則越窯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窯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這種讚譽,在陶瓷史上並不多見。
陸羽是誰?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有“茶山御史”之稱。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對茶葉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他寫的茶經,到現在還廣為流傳!
可以說,他是品茗、茶藝的鼻祖!
到現在,陳文哲還要沾他的光,要不然他的茶具賣給誰?
就是這麼一個人,死命的誇讚越窯青瓷,你就應該知道影響有多麼大!
陸羽以一個文人敏銳的文學感受,清晰地將玉比銀,將冰比雪,高下智者自明。
白瓷在唐代的科技含量,大大高於青瓷,有“盈”字款的皇家百寶大盈庫入選為證。
但陸羽站在南方文人的立場上,以用茶為原則,抑白揚青,是他的高明之處。
陸羽這番話,傳播甚廣,凡對陶瓷史稍有了解的人,不可能不知此句。
只不過,剛開始的越窯青瓷,要說全面壓制邢窯白瓷,那還有爭議。
但是,當秘色瓷出現之後,就沒有爭議了。
原來秘色瓷一直是個傳說,有沒有還兩說,但是,當法門寺的十三件秘色瓷出現之後,這就不是傳說了。
要說中國最神秘的瓷器,還要說是“秘色瓷”。
很多年內,這種只在文獻中記載的瓷器,卻沒有任何實物作對照。
就算宋代最神奇的哥窯,也還有些碎片可見。
人們只能從史料記載中,知道秘色瓷由“越窯”特別燒製,專供皇家所用。
從配方、製坯、上釉到燒造,整個工藝都秘不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