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六章一匣一瓷(求訂閱)

要找一座消失千年的窯口,可不是那麼容易。

雖說秘色瓷出於江浙越窯,但是江浙的越窯千千萬萬,究竟是哪座越窯,為唐朝皇室燒製了秘色瓷呢?

如果找到這座窯口,是不是可以在那裡,或者那邊的周圍,發現更多秘色瓷?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考古專家們又展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尋找,並最終在江浙慈溪上林湖遺址,發現了秘色瓷殘片。

上林湖遺址是一處歷史悠久的越窯遺址,從發掘出的陶瓷器判斷,上林湖在東漢時期就開始燒製瓷器,並在唐宋時期發展到頂峰。

這一點也跟陳文哲看到的情況,相吻合,最起碼他能證明,這一處窯口的歷史,是真的長。

最起碼他知道,之前這座窯口是燒製白瓷的。

當時,這一處窯口,不僅收到了大量的海外瓷器訂單,還深得唐朝皇室的恩寵,成為了一座官窯。

由此可見,上林湖的越窯,完全有條件和技術燒製秘色瓷。

若不然,專家們又怎麼會在此發現大量的秘色瓷殘片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古專家和刑事警察的工作,還略有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透過尋找到一點線索,從而解決疑難問題。

比如,考古學界的專家們,一直在尋找秘色瓷的生產窯址。

雖然他們在上林湖遺址發現了秘色瓷,但還需要找到一種東西,才能百分之的確定。

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肯定不是越窯秘色瓷的殘片!

所謂秘色瓷,並非指瓷器的顏色是個秘密,而是指代使用秘密配方燒製的瓷器。

所以,從一開始,這種瓷器就是保密燒製的,之後失傳幾乎是肯定的。

而陳文哲眼前的這件匣缽,很可能就是出自上林湖遺址,但是,用它生產的秘色瓷呢?

最主要的是過程,陳文哲始終沒有看到啊!

他已經確定,上林湖遺址就是秘色瓷的產地,因為這個結論已經被人證實了。

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看,並不能根據上林湖有秘色瓷殘片,就推測它是秘色瓷的生產地。

這就好比你在山谷中,發現有多年前墜落的汽車,這時,你不能說這輛汽車,就是在山谷中生產的吧?

除非你還能在山谷之中,發現生產汽車的流水線。

因此,若要確定上林湖遺址,就是秘色瓷的生產地,也必須找到秘色瓷的生產線才有說服力。

唐宋窯址已有千年,要想找到完整的生產線,幾乎不可能。

但是,如果能找到生產秘色瓷專用的工具,也能證明這裡曾經有一條秘色瓷生產線。

在2016年,考古專家們發掘上林湖的後司岙窯遺址時,出土了幾塊殘破的匣缽,並且發現匣缽上還刻有文字“羅湖師秘色椀”。

上林湖在古代也叫羅湖師,而且“秘色椀”三個字的寫法,也都和法門寺地宮中物帳碑上的寫法一樣。

匣缽是燒製上等瓷器,必不可少的窯具。

說得簡單點,它就是一個密閉的陶製匣子。

在燒製瓷器時,將陶胚上釉後,先裝入匣缽中密閉,然後再將匣缽放入窯爐高溫燒製。

這樣以來,陶胚在密閉空間內均勻受熱,同時也防止窯爐氣體汙染陶胚。

比如在著名的蛋殼黑陶,就使用了匣缽。

因此燒製秘色瓷,也必然要使用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