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六章一匣一瓷(求訂閱)

另外,法門寺秘色瓷底部,有匣缽託底的痕跡,也和上林湖出土的匣缽內託底相類似。

所以,這一切都足以證明,上林湖是生產秘色瓷的地方。

對此,它還入選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也是因為這個,陳文哲才能知道上林湖遺址,也才能跟羅湖師聯絡在一起,要不然,就算發現了線索,也白搭。

在上林湖,既找到了傳說中的秘色瓷,也找到了秘色瓷的生產之地,下一步就理應復原秘色瓷。

但是經過多年嘗試,至今也依然無法復原古代秘色瓷。

現在,陳文哲居然無意之中,發現了一件出自上林湖遺址的青瓷匣缽。

在瓷器燒製過程當中,本來匣缽就是燒製上等瓷器的重要工具。

而這件青瓷匣缽,可跟普通粗製濫造的陶瓷匣缽,完全不同。

它很明顯更加高階,如果真是這樣,他就應該燒製一些更加重要的瓷器。

所以,到了晚唐時期,是不是他就可以看到,這件匣缽燒製秘色瓷的過程?

此時再看一些涉及到燒窯的過程,陳文哲就特別注意了。

其他一些瑣碎的事情,他看的不太細,而是一掠而過。

燒窯,以他此時的技術,就算稍微看一看,就知道燒製的是什麼。

所以,只要是匣缽出現的時候,他都會關注一下,因為只要它出現,就全都是比較重要的時刻。

所以,它真的記錄了,不少瓷器的製作工藝。

最開始的白瓷,之後的青瓷,最後的應該是秘色瓷了吧?

看到最後的瓷器製作工藝,陳文哲其實已經心中有數。

這時他才知道,為什麼之前一直沒有看到過,秘色瓷的製作過程。

原來,一件匣缽,就只能生產一件秘色瓷!

秘色瓷玲瓏似冰,剔透如玉,為了燒製出這樣的效果,除了特定的水源、土質和材質外,匣缽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燒製秘色瓷前,匠人們要先用匣缽,將秘色瓷胎體,用釉密封住,然後再用特殊的工藝,將其燒製成型。

“居然還有這種事情?”

退出回溯,陳文哲忍不住仔細想了想原來看過的資料。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才記起,在上林湖發現的越窯秘色青瓷燒製現場,考古人員發現了以噸為單位的匣缽碎片。

原來看到這種資料,誰會想到,這些匣缽可能跟秘色瓷的燒製有關呢?

光從這座小山,便可以看出,要燒製出精品的秘色瓷,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陳文哲仔細觀察著最後一次的製作,這一次,肯定是秘色瓷了,因為他看到了燒製秘色瓷的麻煩。

秘色瓷不單是當時成品中挑選的佼佼者,它製作的每一個過程,都經過了精挑細選。

歷代一來,燒製青瓷的不少,燒製的好的也很多,但是,跟秘色瓷相比,都有點差別。

而所有的差別,都來自於隱藏在成品背後的燒造方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