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八十九章百鍊環首刀

陳文哲一邊走一邊看,這座洞穴不寬,但是很長,此時裡面裡層層疊疊,堆放的絕大部分都是金器。

在這裡,因為金器數量最多,反而顯得最普通。

偶爾出現一件銀器,就顯得更加不同凡響。

剛走了一會兒,陳文哲就又發現了一件好東西,這是一隻銀鑑,也是一個小盆!

不用說,這隻銀鑑之上也有銘文。

這東西高11.4厘米,口徑74.7厘米。

折沿,口沿下有兩環,短頸,平底,素面。

腹下部有一週折線,左旋臥刻陰文篆書“宦眷尚浴銀沐鑑容二石一斗五升重十八斤十兩第一御”,表明其是沐浴用具。。

看到了這麼兩件東西,陳文哲哪裡還能猜不出,這是挖了一位王侯女眷的墳墓?而且這女人的身份等級絕對不低。

放下這隻銀鑑,隨手拿起一隻魚龍形的金帶鉤。

魚龍形的金帶鉤還是很漂亮的,它長3.5厘米,為魚龍形,屈體盤臥在圓鈕之上,富於動感。

帶鉤上的龍口內吐一長舌,向後彎曲成鉤。

體上鑲嵌一顆綠松石,創意新穎,精緻異常。

這是古人束衣用帶,帶鉤便是用於扣接束腰革帶的鉤。

帶鉤是古代貴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裝飾華麗、式樣奇特、獨具匠心的帶鉤,也是古人相互炫耀,顯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裝飾品。

除了這種魚龍形帶鉤,還有鵝首形金帶鉤。

這邊放置了2件鵝首形金帶鉤,這種帶鉤長厘米,鵝昂首挺胸,屈頸成鉤,鉤體上飾變形羽紋。

鵝頭上鑲嵌物雖已脫落,仍神態逼真。

其實這些還不是最顯眼的,最顯眼的是如同現代腰帶一樣的金帶扣。

這種金帶扣從正面看,跟現在使用的腰帶,已經一模一樣。

這種金帶扣每塊帶板長13.3厘米、寬6厘米, 扣舌長3.3厘米。

陳文哲眼前就有兩條形式相同的金扣嵌貝腰帶, 這兩條腰帶放置於武器堆中, 重疊放置,通長97厘米,寬6厘米。

腰帶兩端為純金鑄成的帶扣, 中間由用絲帶編綴三排海貝組成的帶體,海貝中夾綴了數朵金片做成的花飾。

兩副帶扣厚度和重量不同, 但尺寸和紋飾基本相同。

這種帶扣由兩塊長方形金帶板, 和一枚金扣舌組成。

其中一塊帶板背側鏨刻“一斤一兩十八銖”, 另一塊側面鏨刻“一斤一兩十四銖”。

也就是說,這兩塊帶板, 分別重275克和280克。

帶板正面紋飾採用淺浮雕,主題為猛獸咬鬥場面,一隻熊和一隻猛獸按住獵物在貪婪地撕咬, 被撕咬的似為一匹馬, 正奮力掙扎;

主體紋飾的周邊, 為勾喙鳥首紋。

帶板背面無紋飾, 上有纖維織物附著,四邊凸起邊框, 中部有兩個橫向雙環鈕。

每塊帶板的內下角,有一略近三角形的小孔,以便扣舌穿入。

整副金帶扣製作精良, 紋飾浮雕透出渾厚與大氣,動物形象生動, 極具動感。

這種帶扣,一看就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常用的胡式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