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 這兩副帶扣雖然以草原猛獸搏鬥為題材,但從製作工藝、繫結方式看, 應為中原內地製品。
漢朝之後,應該有一個胡漢融合的過程,出現這樣的生活用品,實在是太正常了。
從此也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多麼久遠的古代,只有有錢人和窮人的區分,只要有錢有權, 就算是在兩千年前,其生活品質也很高。
清理出來了腰帶,下面堆積的是一批刀劍。
當然,如果不是專業人士, 肯定認不出這些是刀劍。
漢代的刀劍,能夠保留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所以這裡面的很多刀劍品相就沒法說了。
只不過,數量多了,總有一些儲存的比較完好。
而且陳文哲也能看到出來,這些漢刀漢劍,被髮掘出來之後,也是經過細心保養了的。
最起碼,原來外面應該有一層層油紙包裹,裡面甚至還上了一層黃油。
可惜,放在這裡的時候,肯定沒有太過小心,甚至是太過隨意,這又是幾十年過去,外層的油紙已經破損嚴重。
拿起上面一根黑漆漆,如同燒火棍一樣的東西。
如果不是熟讀歷史,更是瞭解漢刀,陳文哲絕對不會認出,這是一把漢代的環首刀。
漢代的環首刀,可是十分出名的。
而誰能相信,這黑漆漆的燒火棍一樣的破銅爛鐵,居然是一把漢代流傳下來的環首刀?
這可是漢兵的代表環首刀啊,可惜品相實在是不行,根本就沒法看了。
一把,兩把,三把,一連清理出來了十幾把,都沒法看。
只不過,越是向下挖掘,下面堆積的環首刀,好像品相就能更好一些。
“呃?這一把還有鞘?”
終於,陳文哲翻出來了一把儲存完好的刀,他已經確認了,這一堆兵器之中,沒有劍。
拿起來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是一把儲存完好的環首刀。
也許是因為配有黑漆劍鞘,所以它才能儲存完好吧?
這一把環首刀,價值可就大了。
慢慢的抽出來了一些,看到上面的刀背,陳文哲確定了,這是刀,不是劍!
西漢時由於騎兵戰術的發展,利於劈斬的近戰格鬥兵器——刀迅速發展起來,從而取代了劍,而成為後代近戰的標準兵器。
這把漢代的刀,刀體修長,厚背直刀,長度在一米左右。
柄的後端作為扁圓的大環,故稱為“環首刀”。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環首刀,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的隨葬品,通體殘長62.7cm,由刀身、刀莖、刀首三部分組成,也是刀身細長,刀首環形。
這樣形狀的刀,能夠出現,絕對是因為東漢時冶煉技術的進步,這才使得製作更為精良的環首長刀得以出現。
陳文哲用手量了量,這把環首刀的長度超過一米一,刀身寬為刀背厚度的三倍。
再看刀身,其上飾有精美的錯金火焰紋,刀身上有“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孫”十八個錯金銘文。
永初六年是公元112年,卅即將炒鋼鍛造後,反覆鍛打三十層之意,這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百鍊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