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百六十六章南越瓷器經典

但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窯業生產可以穩步發展的時期。

黎朝於1431年(明宣德六年與明政府建立邦交,1436年(黎朝太宗紹平三年明英宗冊封黎利(黎太祖的兒子黎太宗,為安南國王,兩國關係總算得以穩定。

黎朝進入某種程度的穩定之後,不足20年就生產出了大和八年銘天球瓶。

就作為主紋樣的牡丹紋的表現形式而言,這件作品與託普卡比宮殿的天球瓶,大體上屬於相同樣式的同類器物。

這樣的器物,其他地方也發現的有幾個。

比如阿爾達比勒廟傳世的牡丹紋瓶,也是其中之一。

其他還有霓虹大阪,好像也收藏了一件。

這種東西,當年應該是生產了不少的,比如眼前的四隻大盤,其中有一件就是牡丹紋盤。

這一類的器物,較阿爾達比勒廟的,甚至較託普卡比宮殿的天球瓶一類的器物為早。

陳文哲也沒想到,他就只是隨意閒逛一下,就能發現極具代表性的南越瓷器經典。

而且一發現,還不是一件,而是六件。

不說天球瓶和多角瓶,只是這四件盤子,就很有代表性。

就算是那件不太起眼的青花雙魚紋盤,也很不簡單。

這件15世紀的青花雙魚紋盤,口徑38.5厘米, 相比其他幾件盤子,要稍微小點。

但是其製作工藝,應該是一脈相傳。

這件青花大盤沿用了元青花瓷的魚藻類紋飾,兩條鯉魚迴繞式的構圖和筆觸、釉色,再加上內側的唐草紋,這與大阪館藏的雙鳥紋盤相似。

同時內側有以牡丹為中心的唐草紋,牡丹的表現形式多少有些簡略,不過與託普卡比天球瓶一類的範例亦有類似之處。

所以,大阪和託普卡比天球瓶一類的器物,製作年代應該沒有太大的差異。

四件盤子,陳文哲一一細看,除了雙鳥、四鳥紋盤、雙魚紋盤之外,另外一件是牡丹紋盤。

這些盤子都是青花,而且都是大盤。

大盤這種容器用於盛湯或裝飯菜,是為了適應眾人圍坐、用自己的勺子同吃一盤飯的伊蘭世界的飲食習慣而生產的。

在輸入伊斯世界的海外陶瓷器中,也是特別受鍾愛的器種。

土耳其的託普卡比宮殿和伊朗傳世的景鎮青花瓷,及龍泉窯青瓷等華夏瓷器大盤,也證實了這一點。

對於青花,陳文哲十分熟悉,製作大盤他也不陌生。

而對於牡丹紋,他做的更多,只不過原來沒有做過青花牡丹,他一般都是做寶石紅牡丹,或者是釉裡紅牡丹。

只不過,眼前的這件青花牡丹紋大盤做的也不錯。

這件15世紀青花牡丹紋盤,口徑44厘米。

這麼大的盤子,製作的還很精美,可見是下了功夫。

這也證明了當時南越的青花瓷燒造工藝,十分精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