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要想窮,就燒紅

但當時燒成的品種都帶黑色,燒製技術不太成熟。

到明代才真正燒製成功,明代永樂宣德朝的“寶石紅”、清代康熙朝的“豇豆紅”、“郎窯紅”,釉色鮮豔,獨樹一幟,備受人們推崇,其中尤以豇豆紅最為名貴。

我國的第一件豇豆紅,其實是意外的失敗作品。

因為窯的溫度沒有控制好,作品才出現了紅豇豆的顏色。

但是這一意外之作,竟然有一種無可比擬的缺陷美。

紅的可愛,紅的如痴如醉,它已超過了言語所能表達的美麗,反而成為了我國陶瓷史上,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據史料記載,喜愛單色釉的康熙皇帝,極其鍾愛豇豆紅釉。

但以三百年前的科技水平,並不知道在豇豆紅釉生成過程中的銅離子還原規律。

所以,每一次燒製,必須不計成本,不惜代價。

當時都是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像西域紅寶石、紅珊瑚、瑪瑙等珍貴原料配入釉中也在所不惜。

可燒成率仍然很低,即個別變異,是“無心插柳”的偶然現象。

康熙以後,燒製的配方失傳

光緒年間重新燒製的豇豆紅,已經不復康熙年御窯的風采,胎體相對更厚重。

光緒以後,配方又再失傳。

所以豇豆紅整器傳世數量極少,歷來是收藏家搜獵的目標。

到了現在,民間更有“收藏豇豆紅,一輩子都不窮”的說法流傳。

上世紀初,大部分的豇豆紅瓷器被流散國外,收藏於世界各國著名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

據統計,僅漂亮國大都會博物館就收藏有100多件,比國內各博物館藏品的總和還多,而首都博物館僅有一件整器。

豇豆紅沒什麼大件器傳世,興許是康熙朝的制瓷工匠,考慮到豇豆紅釉與玲瓏小巧的器物相配,更能彰顯其嬌麗的美感吧!

常見器形主要有八種,太白尊、菊瓣瓶、柳葉瓶、萊菔尊、凸蟠螭瓶、印泥盒、鏜鑼洗、蘋果尊,一般不超過24厘米高。

康熙時期,jdz窯所燒造的霽紅釉、豇豆紅釉和郎窯紅釉瓷器,宛如高溫銅紅釉瓷器中的三朵奇葩。

如果說郎窯紅釉瓷器,帶給人的是豔麗的釉色耀人眼目,霽紅釉瓷器帶給人的是深沉穩定的美感,那麼豇豆紅釉瓷器則以其曼妙神奇的色彩,讓人倍感賞心悅目。

對於這種頂級瓷器,第一次仿製,陳文哲肯定要仿製全部器型,幸虧這種瓷器也不過八種經典器型,製作起來並不太麻煩。

至於燒製之後,能不能成功,其實相比古人,陳文哲的優勢就太大了。

控銅,也就是使用適量的銅元素,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豇豆紅瓷器。

這一點古人不懂,但是陳文哲卻是太懂了。

他已經燒製過太多銅紅釉瓷器,就連更加難以控制的青花釉裡紅,他都能燒製成功,就不要說單色釉的銅紅釉了。

而就算這樣,陳文哲也是在做了一批簡單器型的豇豆紅瓷器,並且試燒成功之後,才開始真正仿製一些精品。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古今使用的原材料不同,陳文哲一定要小心。

這樣操作,萬一原材料出現問題,燒製失敗,他浪費的功夫也不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