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罐這種器型因其珠頂蓋,像是將軍的盔帽而得名。
平常所見的將軍罐子,許多都是沒有蓋子,所以其價值大打折扣。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將軍罐子,起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到清代順治時期基本定型,而康熙時期最為流行。
這也是許多將軍罐的年代, 都要往康熙時期斷代的原因。
這種罐子身為直口,豐肩,斂腹,平面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
最常見的有青花花鳥將軍罐,也有五彩器,此外還有黃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現在我們知道的將軍罐,只要是青花、五彩、鬥彩和琺琅彩,這些名貴瓷器, 已經變成一種觀賞器,而不在是實用器。
如果還是實用器,那就只能是做骨灰盒,是不是很顛覆人的三觀?
誰能想到,受人追捧的將軍罐,也居然有可能是冥器,是類似骨灰盒一樣的東西。
其實不用怕,因為世人喜歡將軍罐,所以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將軍罐的用途,就逐漸衍化成了觀賞器。
將軍罐在漢代時,有人說這是聖上為得勝回朝的大將軍,專門製作的一種類似今天獎盃之類的獎品。
只不過,直到明朝時期,明代官窯專門製作將軍罐,供給朝廷用作贈予武將,而文臣的贈物以文房四寶為主。
清朝時, 京都的普通官員,用來盛放金銀細軟和心愛之物。
官家信佛之人,用來盛藏佛珠等。
在以前還有一種迷信的說法,說將軍罐會帶來官運、財運和吉祥平安,這也是讓將軍罐大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除了將軍罐,像其它的一些明器,也很能出乎你的預料。
比如灶臺、多角瓶、多管瓶、皈依瓶、蓮花大尊等,在古代都很常見。
當然,距離我們越近的年代,就越是不常見,但都有著一樣的用途。
這算是意外,意外的讓陳文哲學到了一些不常用的知識。
原來他做過多管瓶、多角瓶,他還真沒想到,這些居然也可以當做骨灰盒使用。
所以,在古玩市場上,不是所有古董都可以用來收藏的。
搖了搖頭,陳文哲不在想這些冥器。
其實想一想,他要想從古到今,梳理一下各種釉色的製作、發展, 還真避不開冥器。
既然避不開,那就不避。
所以唐三彩可以敞開了做,第一個做的就是唐三彩將軍罐!
之後也可以做一些粉彩、五彩,甚至是天字罐。
天字罐是華夏陶瓷藝術的珍品,這種罐子的器型大小均有,大的似酒罈,大口,短頸,肩圓,腹收斂,大底,底部以鈷料書寫“天”字款。
器身繪以山水紋飾,畫意生動,以明成化時品質最精。
天字罐是成化鬥彩中最著名的品種,罐底下寫一個天字作為底款。
在清檔中都寫成“成窯天字罐”天字罐是御用的瓷器。
天字罐的底款為啥寫成天字呢?有很多種猜測。
一般來說還是根據過去編排檔案的方式,按照《千字文》開篇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所以我們常說“天字第一號”,就是這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