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不說,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吸取了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只是這一點,一般人就仿製不出來。
其中最為經典的器型,肯定是駱駝、馬和人俑等。
這些器型不僅貴在釉色濃豔瑰麗,主要是造型生動傳神,富有生活氣息。
這種低溫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
製作過程,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
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
只不過,唐三彩是用於隨葬,作為冥器,因為它的胎質鬆脆,防水效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而就算是這樣,唐三彩的製作工藝也十分複雜。
首先要將開採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製。
燒製之時,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
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
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
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
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髮,這麼一個過程。
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
這麼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做起來,卻真的十分麻煩。
歸納起來,唐三彩的基本成型方法,包括輪制、模製、雕塑三種。
在一件器物上,幾種方法往往結合使用。
輪制,是用輪車製作陶瓷器的方法,這個陳文哲太熟悉了。
只不過,唐三彩之中很多經典器型,都沒法使用輪制。
比如駱駝、馬、人物造型,這些都沒法使用拉胚的方法做出來。
所以,製作唐三彩還需要用到模製。
這也與近代陶瓷製造業中的手法擠漿法相類似,多用於製作形狀簡單的小件物品。
模製成型,分單模和合模兩種。
單模是將泥料放入模子後擠而成,這種單模適合於器物上裝飾用的貼花及其他小附件。
雙模是用兩個半模壓制後對接而成,合模適用於生活器皿、佣、動物及較複雜的器物構件。
最後就是直接雕塑成型,這種方法多適用於大型的佣類和複雜的器皿。
而一件較為複雜的三彩器的製作,需要用多種成型手段。
這就是製作工藝,梳理了一遍,陳文哲完全可以做的很好。
但是,想要仿製唐三彩,就必須要了解唐三彩的特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