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歷史的頂峰

明代的瓷器品種,就不說了,就說清代,清代到底有多少種釉色瓷?

之前陳文哲仿製的十二種單色釉菊瓣盤,就很能說明問題。

以前陳文哲雖然知道清三代的藝術成就很高,但是從來沒有認真琢磨,歸納過。

但是這一次,他主要做的是紋飾,只要有一種釉色,有一種器型,都可以做上牡丹紋。

這樣一來,陳文哲還就需要好好歸納一下,清代到底有多少成就。

雖然這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不得不說,清代,特別是清三代,藝術成就還真就很高。

自公元前16世紀起,瓷器的發展在清代,就進入了一個登峰造極的時代。

這個時期是繼宋朝之後,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燒造瓷器的技術,進入了巔峰時期。

數千年的經驗積累,使其製作水平非常高超。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由於當時社會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使當時的瓷器發展進入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

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瓷器,發展到了清代的巔峰時代。

其色彩絢麗多彩,花樣繁多,技術上講究精工細作,不惜工本。

然而後來隨著清朝國力的衰弱,從道光時期起,瓷器的發展逐漸走向了下坡路。

後期的瓷器,胎質顯得粗松,潔白程度上顯得差了一點。

器型線條生硬,常常見稜見角,並無圓潤的美感,顯得笨拙粗重。

認真算起來,清代的瓷器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清初順治以前,再就是清三代和清後期。

清代初期,順治以前的陶瓷發展,並不算大。

明朝末年連年混戰,對手工業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陶瓷的發展也受其影響巨大。

窯廠關閉,匠人四散,直至清王朝統一才得到好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鎮陶瓷,直到順治十一年才恢復生產。

因此可以說,清代的陶瓷直至順治時期,才初步恢復生產。

順治時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發展期,產品具有明顯的發展時期的過渡性特徵。

這時的瓷器,胎體比較厚重,製作略顯粗糙器物沿口部分塗醬黃釉,呈黃褐色。

順治時期的瓷器從器型、紋飾、釉色等方面,均與明代末期崇禎時期的瓷器相似,同時又有康熙時期的特色。

所以才說順治時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

接下來才是清代中期,也就是康雍乾時期,這一時期是陶瓷發展的鼎盛期。

康雍乾三朝是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不管這個盛世是不是真的,只是由於當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因此陶瓷的發展也相應的進入了鼎盛時期。

康熙時期的陶瓷,是清代jdz陶瓷的重點之一。

從釉色、紋飾、彩繪等各方面,康熙時期制瓷都具有較高的水平。

其中以“翠毛色”和“寶石藍”為最佳。

要仿製清三代的瓷器,一些特別重要的品種,就不能錯過,其中就肯定有翠毛藍。

所以說,康熙時期的瓷器發展,在整個清代瓷器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康熙瓷器種類極多,造型古樸,胎體厚重,同樣大小的器物要比其他時期要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