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幾件金飾之上可以看出,其技藝嫻熟,工藝精湛,也能看出花絲工藝至此已相當成熟。
到了明代,神都銀作局製作的金冠、鳳冠和各種首飾,都達到了很高藝術水平。
明代用金銀珠寶製做裝飾品和生活用具,數量大得驚人。
工藝技巧更是高超,製做精細入微。
可以說是集傳統花絲、鏤凋、鏨刻、鑲嵌技術之大成。
豪華精美品種繁多,如金絲織成金冠、鳳冠,嵌玉金花僅定陵出土就有數百個。
西江南城出土“益莊王金絲冠”,“金絲樓閣編花頭飾”,都是其中的代表。
明代首飾題材,主要繼承宋元時期的世俗化風格,龍鳳、花鳥、昆蟲、宗教等為主要題材。
不同的是,所有的造型都由寶石作為主體組合而成,採用花絲鑲嵌寶石工藝製作。
現在留存的典型器物,有明代鑲寶石金花鈿、明永樂鳳形金簪一對。
這些首飾,都能表現出匠人的手藝,到底有多麼高明。
當然,最好的代表作,肯定還是出在宮廷之中。
比如明代藝人用極細的金絲,編織成的萬曆皇帝金絲翼善冠。
它高24厘米,冠身薄如輕紗,空隙均勻
金冠上端有龍戲珠圖桉,造型講究,堪稱一代傑作。
金翼善冠由前屋、後山和翅三部分構成。
分別運用518根、334根、70餘根直徑0.2mm的金絲編織而成。
金冠整體輕盈通透,金絲編織的均勻得體,無明顯結頭,兩條金龍由金花絲堆壘而成,附著於後山上,生動威武。
焊接處,就沒有不牢固的地方,體現出了當時製作者高深的焊接技術。
現在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件複製品,就是如今陳列在定陵的展覽室裡的那件。
明定陵出土的孝端、孝靖二位皇后的鳳冠,不僅是花絲鑲嵌少見的珍品,也是花絲鑲嵌的大件器物了。
兩個后妃所戴金簪,其簪頂所表現的題材十分廣泛。
包括花卉、蝴蝶、飛鳥、龍鳳、幾何圖桉、吉祥圖桉、文字等。
定陵共出土五百餘件首飾及金銀製品,品種有簪、冠、帶飾、扣飾、各種器物等。
其製作工藝大致有∶花絲工藝、鏨花工藝、鑲嵌和制胎“等工藝。
花絲工藝,就是用金絲組成花紋焊在飾物上。
鏨花工藝,就是用鏨線在器上凋出花紋。
鑲嵌和制胎也沒什麼可說的,就是用專用工具將金銀片材,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工藝。
這些器物,很少單用一種工藝製作,往往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工藝。
其中的一種或用作陪襯,或用作點綴,以達到較完美的藝術效果。
從手法上說,這些首飾很少採用某一單獨工藝製作。
它們往往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工藝,而其中某一種工藝或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