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盤龍,盤龍,隱於鏡中

陳文哲手中這面銅鏡的出現,無疑是解開了一個千古之謎,證實了這類御用貢鏡的真實存在。

“這真是唐鏡?怎麼可能?”

陳文哲仔細檢視這面鏡子,跟他知道的一面唐鏡做對比,難道這是真的?

伏獸鈕,鏡心影象為左青龍、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

四神外搭配坤、巽、乾、坎、震、艮、兌、離卦象,這是典型江心鏡的形制。

最主要的是上面有銘文啊,只不過上面篆刻的不是最簡單那的揚市江心鏡,而是江心龍鏡字樣。

這面鏡子上的銘文也不少,只不過剛開始陳文哲認出的字跡不多,而且煉製的時間好像也不對。

不對,真正傳說中的江心鏡,應該就是現在這面鏡子的製作時間?

這面鏡子的銘文:“江心百鍊造成龍鏡於唐乾元元年戊戍五月五日”。

這樣的銘文,以前也出現過,就是黑石號沉船,上面也出水過一面這種鏡子,只不過銘文還有不同。

現在陳文哲手中的這面鏡子,跟黑石號上那面唐鏡的銘文,相差很大。

揚市江心鏡十分出名,但是見過的不多,只有後來從一艘唐代沉船之上,打撈出水過。

只不過,那面鏡子藏在李家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它高1.4厘米,直徑21.2厘米,藏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邱德拔展廳。

這批唐代沉船文物,在邱德拔遺產基金的康慨捐助下購藏,以紀念故去的邱德拔先生。

如果說有跟陳文哲現在發現的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銘文。

這面藏在李家坡的鏡子,最外圈為楷書銘文“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於揚州揚子江心百鍊造成”。

江心鏡為唐代貢鏡,其記載曾見於《太平廣記·李守泰》。

“唐天寶三載五月十五日,揚州進水心鏡一面。縱橫九寸,青瑩耀日。...以五月五日午時,乃於揚子江鑄之”。

而李家坡的這面鏡子,銘文亦記“揚子江心百鍊造成”。

這與文獻所載不謀而合,明確此鏡即為揚市朝貢之“江心鏡”。

揚市貢鏡,說明揚市是唐代重要的鑄鏡中心之一。

這面出自黑石號沉船的江心鏡,是目前所見惟一有明確紀年,並能與文獻記載吻合的實物證據。

另藏於醜國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與霓虹大坂私人藏家的圓形五嶽山水鏡,四周水波中有“五日江中”四字銘,可說是江心鏡的另一種形式。

只不過,真正歷史傳說中的江心鏡,跟這些都有所不同,反而跟陳文哲發現的這一面類似。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異聞集》中有詳細記載。

《異聞集》載:唐天寶時,揚市進江心鏡,又稱水心鏡。

鑄鏡時,有白髮白衣老人龍護,將黑髮黑衣童子玄冥跳入爐中,在江心三日煉成盤龍鏡。

老人留一素書曰:“開元皇帝通神靈,吾遂降祉,斯鏡可闢眾邪,鑑萬物,秦皇之鏡無以加焉。歌曰:盤龍,盤龍,隱於鏡中。分野有象,變化無窮。興雲吐霧,行雨生風。上清仙子,求獻聖聰。”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亦載:“揚州舊貢江心鏡,五月五日揚子江心所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