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彩釉時代

這首詩的意思,也不難懂,只不過他透過這首詩,乾隆成功地將貓食盆事件,轉移並上升到感恩的問題上。

隨後,為進一步擴大影響,乾隆不僅將這首詩昭告天下。

乾隆皇帝還特意為這個曾經的貓食盆,用紫檀做了一個底座,擺在宮中顯眼的位置。

從此,每一名經過的臣子,看到這件天青無紋水仙盆,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對皇帝忠誠,是否對皇帝感恩。

敗也因為沒有開片,成也因為沒有開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價值的衡量就會有奇妙的變化。

也許正應了大詩人李白的那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青無紋水仙盆幾百年的等待,絕對是有道理的。

那道理也許就是不起眼,要不然,也許早就因為你爭我奪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當然,它也只是個例外,在宋代汝窯瓷之中,還是以開裂瓷器為主。

這些瓷器開片產生的原因很複雜,與胎體、釉質、釉層和燒造過程有關,又因時間的積累而產生變化。

對開片的命名,通常是從外觀上按照不同的標準劃分的。

根據紋片的紋路、形狀、深淺粗細、疏密等特徵加以命名。

按開片在釉層中的走向劃分,汝瓷的開片包括直開片和斜開片。

冰裂紋、網格紋屬於直開片,而魚鱗紋屬於斜開片。

直開片的形成時,釉的熱膨脹係數大於胎。

在冷卻過程中,釉的收縮速度大於胎,釉層受到拉應力。

當瓷器釉層冷卻至完全硬化時失去彈性,若其收到的拉應力強度超過其抗張強度時,釉層就產生又長又粗的直開片。

大開片的產生,使釉層受到的拉應力削弱。

但在區域性胎釉之間,仍有殘餘拉應力存在。

這樣不足以產生大開片的應力,會在出窯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漸釋放,產生短而細的小直開片。

斜開片的主要特徵,是其形狀和觀感,會隨光線射入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其形成機理比直開片複雜。

根據斷面觀察,斜開片將釉層分開,開片與胎體之間的夾角角度相差較大。

當光線以一定角度,照射到開片上時,開片一側的邊界近乎透明,顯現初立體感。

由多條斜開片疊加,形成的近似魚鱗的多邊形開片,被稱為“魚鱗紋”。

斜開片與釉層厚度有關,汝官瓷釉層厚度在0.50.8mm之間,會偶爾出現斜開片。

在成瓷範圍內,斜開片出現的機率與釉層厚度呈正比。

從產生機理上看,產生斜開片的釉玻化程度較高,燒成溫度可能略高。在冷卻降溫過程中,

胎釉之間,由於熱膨脹係數不同,而產生應力,與直開片不同,促成斜開片產生的應力,除了佔據主導地位的拉應力外,也存在壓應力。

即在冷卻過程中的某一階段,胎的收縮速度略大於釉層的收縮速度,造成釉層的應力內陷。

從而在拉應力產生的直開片間隙中,產生較小的斜開片。

透過觀察汝窯遺址出土瓷片表面的斜開片,多數斜開片的間隙極其乾淨,未有汙漬浸入。

而與之相鄰的直開片中,則藏有汙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