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卵白釉的器物以碗、盤、杯類小件器為多見。
其中小足、平底、敞口、深腹折腰碗與高足,敞口、淺腹高足杯等器型頗為典型。
器物燒造時多采用砂渣墊燒,故底足多有粘沙痕,區域性呈現紅褐色小斑點。
器皿內外施釉,圈足底部多無釉,底心有乳釘狀突起。
碗、盤類器多呈大口小足的形狀,口沿胎薄,圈足厚重,圈足端斜刀修削,故足端呈斜面狀。
既然卵白釉的瓷器這麼珍貴,陳文哲自然是要好好找找。
你別說,他一認真,還真就又找出來了幾件,比如一件卵白釉四足燻爐。
這件香爐通高19.2厘米,器胎體潔白,通體施溫潤細膩的卵白釉。
爐蓋上,塑有一隻玩球的獅子作為蓋紐。
爐身頸部飾隱約可見的螭虎,腹部為模壓的梅花紋。
雙耳簡潔大方,獸首形四足堅定有力。
可惜,好點的卵白釉瓷器,也就這麼幾件。
其他還有幾件,很可惜已經殘了。
當然,除了元青花、釉裡紅和卵白釉瓷器,高啟靜他們還發現了不少其他元代的瓷器。
因為這次瓷器太髒,一時半會的看不清楚。
但是陳文哲還是能夠透過一些特徵,認出一些品種,畢竟他知道,這些瓷器很可能都是元代生產的。
這樣以來,時間就判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之內,這樣瓷器也就更加容易鑑定。
看影片,總歸是有些麻煩的,還不如看照片呢!
所以,陳文哲想要鑑定這一次的收穫,速度比較慢。
但是,他也沒有什麼事情做,慢慢的來就好了。
這一天,他專門找了一些殘器的照片,拿出來比對。
殘器的缺口、斷茬之處,可以露胎,更加容易看到瓷器內部的情況,也就更加容易鑑定。
他這邊正翻來覆去的檢視,沒想到外面傳來大聲的喧譁之聲。
“老闆,有人送了一批東西過來,說是西邊的收穫,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殘器,想要放在這裡修復。”
陳文哲一聽就高興了,這是找到的寶物被送回來了。
陳文哲早就讓人收拾好了一處工作室,那些寶物肯定就放在那裡。
果然,他來到那件保安嚴密的工作室之時,這裡的東西已經被拆開,並且井井有條的擺放在工作臺上。
可惜,這裡的大部分瓷器,都是有殘的,甚至還有一些乾脆碎了。
這讓陳文哲想到了,國內發掘出來的十分可惜的國寶。
特別是有一件珍貴的元青花,在發現的過程當中,居然被破壞了。
那是有人在山上發現窖藏,一青年一鋤頭挖去,毀了最珍貴的一件。
他上前看了看,他的這些瓷器,幸虧不是挖掘的時候新碎的,要不然就太倒黴了。
不過,這也讓陳文哲想到了內蒙那邊的一處窖藏。
他的這批窖藏,好像也跟內蒙那邊有關。
他這一批瓷器,好像就是從草原上帶過去的。
本來這些應該是用來出口,賣到西方去的,但是卻被人特意留在了那座寺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