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蒼璧禮天,黃琮禮地

器型是圓口,短頸,方柱形長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橫線裝飾。

其器內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

《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章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瓷質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內圓,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為一種瓶。

從宋代出現一來,琮式瓶的燒製到元代也沿襲下來,元代龍泉窯常見琮式瓶。

明代時,粵省石灣窯多產此類瓶。

哥窯也有生產琮式瓶,雖然這種哥窯琮式瓶很少見,但是後世彷哥窯琮式瓶可不少見。

比如清乾隆的彷哥窯八卦紋琮式瓶,還有乾隆時期的彷哥窯八卦紋琮式瓶。

清代官窯大量燒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爐均釉、彷鈞釉、彷官釉、彷哥窯釉等品種。

什麼叫名窯,其實從後世彷品上就可以看出。

北宋的五大名窯,後世都有彷品,像是彷汝釉、彷定釉、彷鈞釉、彷官釉、彷哥窯釉等等,都是明證。

而最早的瓷質琮式瓶,見於南宋官窯與龍泉窯器。

明代石灣窯,此類造型多施月白釉。

入清以後,器身橫線裝飾演變為八卦紋,故後期又稱為“八卦瓶”。

這種瓶子一般是圓口,方身,直腹,圈足。

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橫豎線紋為裝飾,口與足大小相若。

不同朝代,在器形上各有特點。

宋官窯琮式瓶,瓶體短碩;

宋代龍窯琮式瓶,瓶體瘦長。

元代龍泉窯,還燒製過連體琮式瓶。

再就是明代清代,這些朝代全都加起來,還是以宋代製品為最佳,且最為難得。

在拍賣市場上,任何一件都價格不菲。

20世紀90年代中期,香江佳士得在一次春拍中,推出的一件南宋“粉青色琮式瓶”,最後以25.3萬港元成交;

而神都翰海秋拍會上,推出的一件宋代官窯琮式瓶,更以902萬元人民幣成交。

2006年春拍,神都翰海成交了兩件拍品,一件是南宋官窯琮式瓶,另一件則是南宋龍泉窯琮式瓶。

其中南宋龍泉窯琮式瓶,以275萬元成交。

汝窯也生產過不少琮式瓶,不過汝窯生產的瓶子很多,瓶子的變化也較為豐富。

汝窯除了廣為人知的碗盤碟、花盆、洗之外,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瓶子。

有紙槌瓶、玉壺春瓶、琮式瓶、膽瓶等多種。

宋代,古人開始用瓷器作禮器,瓷質禮器造型來源於青銅、玉器等。

其中,含義深厚的玉琮就是被彷造的重要物件。

瓷質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型制,一般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多節形長琮,另一種是短方形矮琮。

北宋生產的琮式瓶當中,有官窯粉青釉琮式瓶,汝窯生產的有天青釉琮式瓶。

琮式瓶的特點是外方內圓,有底,上下短頸與矮圈足則為圓形,瓶身有橫直線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