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琉”通天下

陳文哲之前第一次坐船,在長江上尋寶的時候,那條遊輪上的奢侈品,居然是一些外國品牌的玻璃製品,這能忍?

就算是單純為了撐起一家國內奢侈品玻璃品牌,陳文哲也需要努力一下。

而博山琉璃工藝,應該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如果真做琉璃製品,不說複製古代的一些工藝品,只是現代的一些作品就足以。

像是雞油黃的玉壺春瓶,雞油黃的仿漢代編鐘,這些不是創新?

其他的琉璃還有很多,像是栩栩如生的燈工料景,色彩斑斕的琉璃花球,詩意雋永的琉璃內畫,鬼斧神工的套料雕刻……

“御爐”燒,“御匠”忙,這一次陳文哲真是完完整整的繼承了皇家御窯傳人的技藝。

那位間接傳授給他技藝的老人,居然是博山孫氏和顏氏的子孫。

要知道這兩家當年在博山可是十分出名,因為他們的家族從明代就給皇室製作琉璃製品。

淄市博山區是琉璃之鄉,在自然資源、歷史因素、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積澱深厚,是琉璃生產重鎮。

博山琉璃種類繁多,工藝精絕,在幾百年時間裡曾引領我國琉璃發展的主方向。

這一次,陳文哲仔細梳理了得到的琉璃燒製工藝,感覺其製作的品種,還真不一定比瓷器少多少。

甚至很多瓷器,都是可以用琉璃來取代的。

還有很多瓷器上的工藝,也可以用在琉璃之上。

也是這一次,陳文哲發現,琉璃燒製的時間居然很早,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早。

博山琉璃生產源於何時,因史料與實物所限,不好確定。

20世紀80年代,博山挖掘出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琉璃窯爐遺址——元末明初琉璃作坊遺址。

故一般意義上,把博山琉璃的起源,定為元末明初時期。

考古專家同時指出,該作坊遺址規模龐大,出土器物在器型及技術手段上都極為成熟。

以此推斷,博山琉璃的起源或應更早。

朱曉麗在《華夏古代珠子》一書中,透過大量蒐集調研,得出如下結論。

至少從南宋開始,我國的博山琉璃珠與印三的珠子,平分了菲律賓的珠子市場。

這說明在南宋或更早時期,博山地區已經有琉璃生產,且已形成一定規模。

明洪武年間,博山琉璃的生產已具較大規模。

此時博山已成為全國琉璃生產銷售中心,生產的琉璃器皿已遠銷全國和世界各地。

洪武初年,宮廷內官監在博山設立專制“貢品”的琉璃作坊,由孫克讓總領其事。

據《明史》記載,明朝宮廷中設有“內官監”,是宮中“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

那個時間,凡國家營造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銅、錫、木、鐵之器日取給焉。

而且其“外廠甚多,各有提督、掌廠等官”。

顏山孫氏,為博山琉璃行業中最早加入匠籍成為“御役工匠”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