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佛背金幣

除了這兩種金幣,宋代也有一種十分出名,但是少見的金幣,就是之前陳文哲曾經得到過的一種淳化元寶背金佛。

淳化元寶背佛像金幣,發現於西山五臺山,為淳化年皇家供養錢,流傳極少。

這種金幣直徑24毫米左右,重量在12克左右。

現在這個錢流傳的太少了,贗品也非常多!

陳文哲看到的這些,自然不是贗品,而且北宋這一時期的金幣還真不少。

原來陳文哲就從那位大海市的敗家子手中,收購了一整套,而這一次,他看到的卻是不少金幣。

宋朝的金幣不少,而有收藏價值的金銀銅幣更多。

像是“淳化元寶”、“御書錢”,其真書隱含隸意,行筆流著穩健,渾厚端莊,筆力含蓄。

行、草二體點畫飛動,筆走龍蛇,暢達俊逸,張弛有致,如駿驥馳騁,雅有晉宋風範。

觀其錢文,尤見窈窕淑女,舞姿嫵媚,豐腴遒勁,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不已。

淳化元寶是一種北宋錢幣,在宋代太宗趙光義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有金、銅、鐵三種。

也可分為小平、折十兩等錢。

而折十僅鐵錢,是淳化二年的宗正少卿趙安易,於川陝路諸州所鑄。

根據歷史記載,鑄造這種鐵錢之時,僅僅一歲而停。

這是因為鑄工太費,所以淳化元寶的金錢數量極少,屬於民俗錢之一,尤為值得我們關注。

再說那種佛背金幣錢,那是1988年春,人們在五臺山廟塔內發現的2000餘枚。

其錢大如小平,背上左、右各一人物。

上書的“淳化元寶”皆旋讀,分隸、行、草三種書體,都為御筆。

其另有隸書一種,在“淳”字“水”字旁三點聚集靠上,故而錢幣學界稱之曰“縮水淳化”,其鑄量極少。

而淳化元寶三體書,又稱“三體套錢”。

1988年春,在五臺山中臺頂演教寺,進行修繕作業的阜平縣某建築施工隊,在塔基下掘出了數批的淳化元寶金錢。

當時即被在場者紛紛分搶一空,事後一共追回1343&nbsp另一說1341枚。

還有若干金錢星散,據說最開始境內外藏家和泉商手中的東西,均多疑為工藝品。

等到五臺出土的訊息傳開來,市面上的絕大多數金錢,已經為先知先覺者囊括而去。

不久之後,香江和內地均出現了仿品。

十多年來,海內外泉市中浮沉的淳化金錢,於是就不免魚目混珠了。

在2020年,在錢幣拍場拔得頭籌的為一枚“淳化元寶”背“三佛”金質的供養錢。

此錢之面文“淳化元寶”,而正面外郭下方陰刻“八”。

錢幣的背面鑄有三尊佛像,看其坐姿推測其當為華嚴三聖,也稱為釋迦三尊。

穿孔的上方是為主尊“毗盧遮那佛”,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之上,施“說法印”。

穿口左右的佛像為“文殊”、“普賢”二菩薩。

其整體畫面構成了一幅“文殊、普賢二菩薩協助釋迦佛法身講經說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