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這些,剩下的一些全是鎏金器具。
其中有鎏金蝴蝶紋銀盒,鎏金魚紋銀盒等。
鎏金蝴蝶紋銀盒高4.8厘米,口徑5.8~8.9厘米,底徑4.2~5.7厘米。
整個銀盒為變形蝴蝶,蓋面微隆。
子口,圈足。
盒頂錘刻蝴蝶紋樣,蓋、底腹部同飾連續紋樣。
鎏金魚紋銀盒高4厘米,口徑5.2~7厘米,底徑4~4.9厘米。
呈海棠形,蓋面微隆。
器直腹,子口,圈足。
盒頂部刻出4條小魚,製作精美,別出心裁。
盒子的主要用途是盛放化妝品,大的也可用於盛放茶餅和茶末。
最後是鎏金人物銀瓶,這隻瓶子也是殘損的,實在是可惜。
這件鎏金人物銀瓶殘高7厘米,口徑3.8厘米,腹徑6.6厘米。
此人物瓶應有三足,出土時已佚。
頸部分別刻有連珠紋、摺帶紋及蔓草紋帶。
腹部以魚子紋為地,以串枝花為隔,用華麗的卷葉紋構成3個蓮瓣形開光。
開光內以針狀扇式紋,和草葉紋為點綴。
刻劃三組人物圖:一幅是三童表演胡旋舞,一幅是二童對坐鬥草,一幅是三童表演雜劇,底外還刻十二重瓣花一朵。
西陝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鎏金春秋人物三足銀罐、西陝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素面三足銀罐與此件相似。
在西陝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有銀石榴罐,同出有大量的丹砂。
由此推測,鎏金人物銀瓶可能為盛放丹藥之器。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時間,比如“安史之亂”,就是在這場動亂之後,南方成為金銀器製作中心。
此時的器類增多,工藝高超,紋樣華美,民族色彩濃厚。
其中,尤以鎮江(時稱潤州)為著。
據現在考古發現,整個南方出土唐代金銀器的總數達1100餘件,而鎮江佔九成左右。
潤州爐火純青的金銀器製作工藝,使其成為南方的中心產地。
製品多供奉皇室,並鏨刻“力士”名牌商標。
其對宋元金銀器的製作工藝,有著深遠的影響。
所以,陳文哲知道,大批次出現帶有“力士”名牌的器物,還真不算稀奇。
但是,數量多,並不意味著不珍貴,畢竟這些製品多供奉皇室,也就是說,這些東西也算是皇家之物,自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陳文哲知道的唐代窖藏出土金銀器,總數量也不過是一千多件。
而在這處被盜墓分子隱藏起來的窖藏之中,就有數量多大一千七百多件的銀器。
這還這只是銀器,還只是只是唐代的窖藏,既然唐代有窖藏,那麼宋代呢?只能是更多啊!
現在留下來的窖藏,最多的就是宋代之時,特別是南宋時期的一些戰亂地區。
比如遂寧金魚村窖藏的形成,就與南宋末期四川地區戰亂不無關係。
只不過這座窖藏主要藏的是瓷器,但是這些金銀器、陶瓷主人,都是為躲避宋蒙戰爭,而把手中的寶貝藏於地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