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玄奇魔鏡,一億一面

按常理來講,青銅材質頗為堅固,光線是不可能穿過整面銅鏡的。

即便反射,也是相對平整的鏡面出現的自然現象;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開始亂猜了,是不是這面銅鏡擁有上古魔法,又或是古人特殊工藝製成的?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還得從史料中尋找答案。

據史料記載,銅鏡最早出現在戰國,興盛於西漢。

尤其到了漢代,“圈帶銘文鏡”成了西漢青銅器中的一個主要門類;

單以“圈帶銘文鏡”為例,大抵以環狀銘文為主要裝飾紋樣,分單圈銘文鏡與重圈銘文鏡。

古代的銅鏡,按銘文內容又可分為昭明鏡、日光鏡、清白鏡、銅華鏡、日有熹鏡等。

其中常見的多為昭明、日光二種,多為漢尺六寸以下的小鏡,目前發現的數量最多,流傳分佈也最廣。

就製作技藝來講,古銅鏡多為圓形,照面打磨相對光滑平整,背面常鑄花紋;

單以背面來看,戰國古鏡多以幾何或動物圖案為主。

東漢中期至魏晉時,出現浮雕神獸鏡和畫像鏡。

唐代出現了平脫鏡,螺鈿鏡等。

背面紋飾也出現了人物故事、花蝶、鳥獸等。

再往後發展,除圓形制式外,還出現了菱花形和方形等。

到了宋代,還出現了有握柄的手持鏡。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歷代青銅鏡的製作都差不多。

而且漢以後的花飾,還會越來越繁雜,其製作自然也要比漢代更為複雜;

關鍵點就在這裡,雖然在工藝、花飾上漢代古鏡略顯“簡單”。

但是能透光的青銅鏡,卻僅出現在漢代。

以大海博物館為例,目前收藏的古銅鏡有上萬枚之多。

但能呈現透光效果的僅有四枚,而且都是漢代產物。

其中尤以“見日之光”鏡儲存最好,效果也最為明顯。

或許又有朋友問了,是不是隻有現代專家發現了古鏡的透光效果?

如果是現代專家發現的,很可能只是古代工匠鑄造中的偶然現象。

其實專家也曾有過這樣的問題,但查閱資料後發現,原來古人早已發現了這種“神奇”銅鏡。

而且千年來,還將其看作“神物”;

千年來的“科學家”,都曾對透光古鏡有所研究。

最最主要的是,人家還研究出來了。

這一點現代人可是研究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研究明白的。

而在沒有研究明白的時候,一度還認為這種青銅鏡就是一種魔鏡,是一種珍寶。

這一點,真的得學習一下古人。

比如如宋人沈括,他著寫的《夢溪筆談》中,就有詳細解釋。

《夢溪筆談》中記載“此為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差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鏡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

除此之外,清代學者鄭復光也有過類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