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髮鏽,是從古錢內向外腐蝕的鏽層,這種情況下錢身變厚,大多采用封閉儲存,不再除鏽。
鎏金銀鏡,一般不用除鏽,少數情況下確實需要除鏽時,可用百分之十五的冰醋酸溶液,或者百分之十的硫酸溶液浸泡。
如在鎏金銀鏡上發現有胎髮鏽,可用毛筆蘸百分之五的三甲樹脂塗抹二、三層,這樣會起封閉作用。
除鐵鏽的方法有許多種,鏽蝕較輕的,可適當加熱,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使鐵鏽剝落。
冰醋酸浸泡法和加熱法,對嚴重鏽蝕的鐵錢不能採用。
需要特殊除鏽的個別鐵鏡,可採用鋅與苛性鈉的電化還原法、苛性鈉液電解法。
對較名貴的鐵鏡,則可採用氫氣爐還原法。
陳文哲一邊檢視博物館中的青銅鏡,一邊從中吸取有用的技術。
春秋戰國青銅鏡還是不少的,除了那些比較經典的,還有一些數量比較多的。
當然,這個數量多,也是相對來說。
比如戰國的雲紋地連弧紋鏡,鏡鈕為三絃鈕,為戰國主要鈕式。
圓形鈕座,鈕座周圍飾一條無紋環形帶,平素的鏡邊與鈕座環形帶間,則裝飾以平素無紋的連弧紋環帶。
主紋飾地紋以雲紋裝飾,此類雲紋常見於戰國時期玉器。
還有戰國雙虎複合鏡,眼前這件圓形複合銅鏡,鏡背雕飾雙龍。
雙龍各據一方,龍首面向鏡緣,身軀略呈S形彎曲,龍爪伸向鏡緣。
龍之身軀與足爪線條粗壯,覆以雲紋等裝飾,姿態生動。
鏡緣寬平,外圍一圈雲雷紋為飾。飾帶與鏡緣間可見覆合痕跡。
拱橋形鈕,無鈕座。
有龍紋、虎紋鏡,就有鳳紋,比如眼前這件連弧螭鳳紋鏡,它應該是戰國後期的東西。
稍微比較特殊一點的青銅鏡,應該屬於戰國朱漆彩繪鏡。
除了這些,大部分都是耕種紋飾的鏡子,有羽翅紋鏡、四鳥紋鏡、變形四鳳紋鏡、龍紋鏡、變形三鳥紋鏡、龍鳳連弧紋鏡等等。
這些青銅鏡看細節,甚至要藉助鏡頭的微距功能看。
有時候會被它嚇到的,因為點線相接,很細緻,密密麻麻的,但線條清晰,絕不含糊。
經常看雄渾大氣的青銅器,但是看銅器的精細入微,也許只有在銅鏡上可以體會到。
像是鬥獸紋鏡,無論是顏色還是生動的圖案,都會令人神往那個不拘一格的年代。
一個激烈的鬥獸場面,即使不能細緻描繪出武士的表情,透過他的動態身影已經完全表現出來。
可以說,古人獨特的藝術審美情趣躍然鏡上。
除了這些只有紋飾的鏡子,還有一些工藝複雜的青銅鏡。
比如戰國的嵌玉綠松石鈕變形龍紋鏡,陳文哲在這面鏡子前看呆了。
這麼漂亮的鏡子,放到今天也很珍罕呢!
春秋戰國之後,就輪到漢代青銅鏡了。
像是西漢初期的十一連弧素文地菱文鏡,這面鏡子直徑18.4cm,重341g圓形。
它是三絃鈕,鏡飾菱形紋相間排列,鏡緣飾內向十一連弧紋。
西漢時期,連弧紋環帶逐漸取代戰國鏡式邊,成為連弧紋邊,為西漢銅鏡中一個重要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