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恢弘壯麗,傳世奇珍

夔龍紋鏡的正面鑲玻璃鏡,與古代傳統的青銅鏡不同。

清朝掐絲琺琅夔龍紋鏡為銅胎,菊瓣式鏡沿,面鑲玻璃鏡,鏡背藍地飾夔龍和寶相花等,中央突起圓鈕,裝飾太極圖。

其上還附有紫檀鏡架,這樣的鏡子,應該是十八世紀後期的文物。

最後這兩面鏡子,肯定是幾面窖藏青銅鏡之中最為珍貴的。

看到這裡,陳文哲自然是很滿意,而且他也知道了,這肯定是清末民國時期的窖藏。

一座小型地窖,總不可能就藏這麼幾面鏡子吧?

“不知道還有其他東西嗎?”陳文哲有點貪心不足的想著。

畢竟是一座窖藏,而且肯定是一位懂行的收藏家的窖藏,這樣的窖藏之中,只要出現的東西,都應該是真品。

“咦,還真有一件?這是一面黑色的碟子?”

“看著好像有點不對,這是一件黑地琺琅彩?”

仔細看了一會兒,陳文哲終於發現,被壓在一面鏡子之下的是一直小碟子。

而且這隻小碟還十分特殊,居然是黑色的,而且還是黑地琺琅彩,這就很不簡單了。

陳文哲仔細想了想,好像這種琺琅彩還真出土過,只不過原來出土的那件是一件殘器。

想到那件,陳文哲稍微回溯,就看到了這隻小碟子上的留款,果然是雍正年制。

這就對上了,以前國內發現的那件殘品,也是雍正年制。

琺琅彩瓷是官窯器的頂流,當中原因與琺琅彩釉料之昂貴;

工藝之精湛,帝王之重視,成品率低,這些都催生了琺琅彩的珍貴。

一般琺琅彩瓷製作時,首先會在純白似雪,胎薄如紙的素胎內外施一層透明釉。

然後再在器物外表,以地釉彩料勾出圖案輪廓。

以黃地釉琺琅為例,先用黃釉把要繪的圖案勾出來,再在圖案中彩繪其它色彩。

然後在圖案外施滿黃釉,其成品後再綜合彩繪紋飾與物品器型來命名“黃地琺琅xxxxx”。

琺琅彩瓷始於康熙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時期,其到乾隆後期慢慢衰落。

在康、雍、乾時期盛產的,流傳至今的琺琅彩瓷中,用的底料多為豔麗色。

比如代表皇室的黃地琺琅,清宮喜愛色藍地琺琅。

其他還有粉地琺琅,紫地、紫紅、胭脂紅琺琅等等。

更有直接以白胎施透明釉的,甚少見有顏色較深色打底的琺琅彩瓷器物,如黑地琺琅。

但是在2014年在故宮南大庫考古中,人們在宮內挖坑掩埋處理當時廢料所用的堆積坑內,發現了一些罕見的黑地琺琅彩瓷碎片。

後經拼湊為一件僅剩有“正、年、制“底款的敞口小盤。

該小盤整體白胎施透明釉,外壁以黑彩打底。

其上繪有梅、竹圖樣,圖樣內填充綠彩、黃彩、白彩、紅彩等多種彩料。

底款彩料雖然完全脫落,但其上有“正、年、制“三字,不難判別為雍正年制清宮彩瓷。

最主要的是,這件小盤,跟清代雍正時期的用料相似。

除了底胎和彩料層結構與琺琅彩瓷工藝相符外,考古人員更是透過對各彩料的化學組成進行分析得出,彩瓷上的彩料除白色料外都為低溫鉛釉,與清代琺琅彩料相近。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