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國寶修復,不缺大師

使用刷泥漿的方法進行做舊,在泥漿刷上去之後,根據周圍器物顯露出來的皮殼,再次調刀撥彈牙刷上的泥漿,這樣做出來鏽層脫落的感覺。

等到泥點幹後,再用礦物質顏料砂綠,豆綠,加入少許細砂,黃土,調入蟲膠,用牙刷蘸調製好的色汁。

這樣往作色的地方,撥彈顆粒狀的鏽色。

等第一層顏色幹後,再做下一層顏料。

反覆上色,做出與周圍顏色協調。

等顏色都幹後,用清水洗去器物表面的泥點,這樣脫落層次感就出來了。

如果沒達到想要的效果,還可以重複以上步驟,做完美的鏽色。

最後一道工序是緩蝕封護,青銅奩的修復會使用緩蝕劑。

這種東西會對青銅奩,做緩蝕處理。

器物表面要上封護劑,西漢青銅奩器表封護處理,是一項重要的保護工作。

是對修復過程中,除鏽、滲透加固、焊接、補缺、做色,讓其儲存更長久的保護處理。

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氣體和水分,侵蝕文物機體,從而產生一個相對保護青銅奩的小環境。

這種封護,採用具有無色透明,抗大氣汙染,滲透性強,化學性穩定,抗老化的聚乙烯醇縮丁醛。

到了這一步,一件青銅器就真正修復結束。

而這還只是一件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青銅器,像是一些重寶級別的青銅器,修復起來更加艱難。

比如之前陳文哲見過的四羊方尊,雖然他看到的是仿品,但是他缺知道,真品是修復之後的東西。

而最難修復的幾件文物中,就有四羊方尊,要知道它當時可是碎成20多片。

其實,相比起來這件國寶還算是好修復的,因為不容易修復的兩件國寶都碎成了千片以上,修復時間就用了八年。

對於文物保護者來說,發現新的文物是件相當驚喜的事。

不光因為這件文物價值連城,也因為它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但若是發現這件文物在出土時,已經碎成渣渣,那專家們會心痛死。

文物損壞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因為環境自損和人為破壞無處不在。

損壞了就沒救了嗎?當然不是。

擁有高超復原技術的文物專家們,多數情況下可以令它們恢復如初。

在現今我國收藏的珍奇國寶中,有一部分就是修復後的。

從一地碎渣到完整現世,專家們耗費的心血和努力無可估量。

最具有代表性的修復文物,當屬商朝大型青銅禮器四羊方尊。

它高逾半米,重約70斤,是一體澆築而成,造型精緻華麗,是青銅器中的上上品。

抗戰時期,南湖農民在墾荒的時候挖到了它,後當寶貝以400大洋的價格賣給了一個商人。

商人本想轉賣出去,結果被沙長縣政府沒收。

沙長抗戰期間,四羊方尊遺失,再發現時已經被日軍炮彈炸成了20多塊碎片。

國寶被毀,無數人為之心痛。

好在我國從不缺大師,四羊方尊最後被文物修復大師張欣如成功修復,用時僅兩個多月。

四羊方尊能修復如初,除了大師技藝高超外,也跟它碎裂的程度較輕有關。

二十多塊碎片重組,相對來說還是輕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