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完成,就是開始記錄測量。
首先拍照記錄細節,留檔,繪製器物病害圖,外形輪廓;
記下來就是記錄尺寸,在補繪器表細部,破損面等。
正確測量記錄文物的基本資訊,像是尺寸、材料、重量、質地等。
之後在修復文物的時間內,每天都要在工作中詳細記錄文物特徵、特點和所遇到難點問題,做好工作日誌和總結。
真正開始修復之時,首先是清理,這時要堅守“少干預、不干預”的原則。
先用淨水、酒精蘸用棉籤擦拭;
或多采用超聲波潔牙機等,儘快清除青銅奩器物表面,及茬口上的泥土。
其中淡綠色氯化銅,亮粉綠色火辣白色的氯化亞銅等有害物質,含粉狀鏽的”青銅病“,必須清除。
清理乾淨了,才開始拼接。
拼接有了整體的觀察和判斷後,將碎片進行預拼接,就是由大見小的拼接,一塊一塊試拼,直至找到合適的位置。
拼接好了,自然是焊接。
焊接,就需要很好的技巧了。
要想將殘破的青銅器修復完美,焊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是,需要一套得心應手的工具,比較常用的工具,電烙鐵、焊錫是焊接的必要工具之一。
電烙鐵優點是升溫快,溫度高,適合體量大、器壁厚的較大器物;
缺點是操作難度高,費時費力。
電烙鐵的優點是使用方便,即插即用;
缺點是溫度相對較低,對厚重、體量大的器物熱量很快被傳導,焊接強度不夠。
整個焊接過程,都比較簡單。
一般在修復時以電烙鐵為主,青銅器焊接所用的焊錫,不是純錫而是錫鉛合金。
其中錫佔62%、鉛佔38%,焊錫的熔點應該一百八三度左右,稱為錫焊。
這種比例的焊錫合金,還具有易熔化、凝固快,具有一定強度等性質,是青銅器焊接最好的焊料。
助焊劑,是焊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在空氣中青銅器表面被氧化膜覆蓋著,氧化膜會阻止焊料對青銅器的浸潤,焊接就不能正常進行。
在殘片焊接的時候,要在焊口處塗抹焊藥。
這樣焊接的地方的氧化物進行還原,使其達到清除氧化膜。
如果沒有用焊藥清除氧化層,會產生虛焊的現象,不能保證得到可靠的歐姆連線;
另外助焊劑還可以起到清潔焊道、促進焊錫流動輔助熱傳導、降低被焊接材質表面張力、去油汙增大焊接面積、防止再氧化的作用。
在修復中常用的助焊劑,有松香和氯化鋅溶液(鏹水)。
此外,修復中還經常用到其他一些工具。
如放錫用的瓷磚片,各類鉗具,各種鋼銼和雙頭銼,砂輪機,長短不一用作支撐的木墊,防燙手的粗布或手套等。
破碎青銅器的傳統修復方法,多采用錫焊法。
試講破碎塊與碎塊之間加熱,用錫作為黏結劑,使其修復完整的一種方法。
以焊錫為焊料,以電烙鐵加熱方式,對銅器採取對口焊接,將銅器斷裂的斷面對接起來(拼對碴口)。
埠焊縫必須銼出新的金屬面,才能形成新的焊接(銼焊口)。
斷碴的焊接,分為電焊式(跳焊)、連續焊式、堆焊式、附加強件式四種方法。
修補缺失部位用銅皮補配,打製銅胎補配。
這種技藝俗稱打銅法,傳統的錘揲工藝,鍛打胚胎技術,都算是工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