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元青花,就說之前的戧金器,就絕對不簡單。
在元人蔣祈《陶記》中,曾提到當時瓷器裝飾技法“印花,畫花,雕花之有其技”;
在明初《格古要論》中有“青花,五色花,戧金”的說法。
大海博物館藏有一隻堆花戧金碗,可以看出元代的這種空前絕後的特殊裝飾方法。
在神都元代墓葬,及元代窖藏中出土的器物中,都有這種堆貼方法裝飾紋樣的標本發現。
據黃雲鵬先生《黃窯說瓷》著作中指出,戧金,即金箔貼金,是漆器戧金工藝在瓷器上的應用。
元代多在藍釉,卵白釉上進行戧金。
今仿者多用毛筆蘸本金粉描繪紋樣,易辯真偽。
也是因為這個,陳文哲一眼就能認出戧金瓷器。
可惜,他沒有發現元代藍釉瓷器上做的戧金器。
要是能發現一件,很明顯更加珍貴。
不過,以後也不是沒有機會,畢竟元代開始的大航海,還是很出名的。
早在1975年南韓海域發現了我國元代的“新安沉船”,船上載有一萬多件瓷器。
大部分是龍泉窯產品,說明了元代外銷瓷的規模,其出口已遍及東南沿海。
為此,在國外的博物館裡,也藏裡有元代五彩瓷器標本,例如,霓虹松岡美術館藏的兩件元代五彩瓷器。
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中,詳細記載元瓷輸出狀況。
元瓷出口的主要貿易國有霓虹,朝,越南南越,馬來東南亞國家。
還有北非一些國家,像是埃及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中亞、西亞地區的國家,再就是歐洲。
這麼大的貿易範圍,沉船想來是不會少的。
以後陳文哲還真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元代的海上航線,到時候發現幾艘元代沉船,沒準元代五彩瓷、元青花、元代戧金器,都能夠有所發現。
可惜,元代五彩還是很少見,因為元人不太喜歡。
歷史上,在元代“國俗尚白,以白為吉”的影響下,釉上五彩瓷器的生產數量有限。
由於傳世下來的實物稀少,可靠的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缺乏,許多人對元代乃至明初時的五彩瓷生產狀況,並不十分清楚。
特別是對元末明初的實物,更是缺乏研究,要不然陳文哲這一次還真不能撿漏。
“不管大小,五萬一件,要不然這些東西我就繼續收藏。”
看到陳文哲雙眼放光,這是很喜歡啊!
所以,年輕的老闆,也不介意獅子大開口一回。
看到這位居然在得意,陳文哲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元代的五彩旗值錢嗎?肯定是很值錢。
元代的五彩瓷器,是非常珍貴的文物,市場價值在50萬到100萬之間。
當然,這要看器物的完整程度,和是不是官窯來決定它的實際價值。
但是,只要是官窯,就非常值錢。
當然,官窯在元代是個偽命題,但是,是不是官窯跟生產工藝掛鉤。
只要工藝好,東西好,就可以被認定為元代官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