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次試用,陳文哲知道此杯線條流暢,杯型優美,杯撇口且較薄,出水順暢,散熱佳,不易燙手。
杯身大氣挺立,精氣神十足,通體輕盈,易拿捏。
杯底圈足,穩立於茶席上,若翩翩君子。
置於茶席之上,神龍氣勢雄偉,搭配青花的高雅,彰顯其大氣與靜雅。
這種現代瓷器,對於陳文哲來說,也是十分少見的。
看著出自瓷器之上的各式各樣的龍紋,陳文哲還是有點感慨的。
這裡都是石雕、時刻啊,他還真沒想到,能夠在石器之上,看到這麼多精美的龍紋。
當然,這裡是石雕廠,可不是龍紋石雕廠,所以這裡的很多時刻,不是龍紋,但是神獸卻是不缺。
比如眼前的上古神獸“辟邪”石刻,這應該是金陵的特產。
在眾多的金陵特產中,最能體現它六朝古都形象的,就是一尊神奇威武的石刻——辟邪。
辟邪是古代鎮墓的神獸,似麒麟而無角,兩側有翼,肌豐骨勁。
南朝辟邪石刻最為有名,金陵的辟邪很多就是南朝的遺存,作為金陵的形象就是矯悍威猛鎮災祛惡的辟邪。
金陵市民對辟邪也是青睞有加,尤其是玉雕無尾辟邪,被人們視作守財的象徵。
在許多金陵人的家中或者車裡,都會擺上一隻辟邪鎮災祛惡。
麒麟、天祿、辟邪,是上古三大神獸。
麒麟大家雖然沒見過,但是它的形象可以說家喻戶曉。
而天祿和辟邪,估計大家是模糊的。
貔貅是龍頭、馬身、麟腳,形狀像獅子,會飛,有獨角和兩角和無角之分:
獨角的是麒麟;兩角的,就叫天祿,又稱“天鹿”,意思是“天賜福祿“;
無角的,就是辟邪,顧名思義有“辟邪“的作用。
這些神獸(石獸)不僅能鎮邪除惡守護墓主,還能標識陵園的等級。
帝王陵前用麒麟和天祿,王侯墓前則用辟邪。
對於這一點區分,還是很重要的,可別再把它們哥仨認錯了!
金陵博物院六朝展廳入口處的石辟邪,被發現於城北燕子磯,體型較小。
雖然它面部有所殘損,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南朝石刻精湛的雕工。
六朝時期是金陵歷史上最為精華的一段,六朝宮城現在還有很少的遺蹟可以尋找。
但是在金陵的周邊,還有大量的南朝陵墓石刻原址地儲存下來,某種意義上也是六朝的輝煌見證。
辟邪之名,最早見於《漢書.西域記》和《後漢書.靈帝紀》。
從它的形象與命名來看,當為闢除邪惡而設。
把這些象徵性的石獸放在墓前,一方面作“守護”墓主之用,另一方面無疑是顯示墓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成為萬民共戴的至尊。
俗話說:“丹陽的麒麟,金陵的辟邪”。
這指的是丹陽的蕭氏家族成了齊、梁兩代的帝王,皇帝死後,不忘葉落歸根,紛紛在故鄉丹陽建陵安葬。
按照帝陵的禮制,鎮墓神獸為天祿、麒麟。
而金陵多為齊、梁兩代的王侯墓,其陵前鎮墓神獸為辟邪。
所以,天祿、麒麟便成了丹陽的象徵,辟邪就成金陵的象徵。
陳文哲現在看到的這件仿製的金陵蕭宏墓石刻辟邪,身長3.2米,高2.84米,腰圍3.35米,重達15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