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三分雕琢七分天成

這件作品從藝術風格上講,它所追求的的不是“像、靜、細、雅”,而是粗獷、質樸、蒼勁,可謂是造型獨特,創意驚奇。

這麼一件作品,應該可以代表現代根雕技術的最高水平。

從這件作品就可以看出,根藝創作當中,勞動耗時長。

從選材、造型、構思和製作,直到命名,需歷時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方可完成。

根藝創作的構思,必須著眼於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之形,自然之美。

而一切人為藝術的再創造的痕跡,應該隱藏於自然之美中。

構思中應對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觀察,反覆揣摩後方能定型。

根雕的製作,相比石雕更加麻煩。

相比石雕,木材是需要處理的。

當然,木材的處理要比石材要簡單。

但是,沒有技術也做不好。

根雕的製作過程,一般可分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八個步驟。

選材,是根雕製作的第一步。

黃楊、檀木等根雕珍品,肯定沒什麼可說的,因為這些材料都很好。

做木雕用材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儲存的樹種。

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材質品種。

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

在造型上的選擇標準,則可概括為稀、奇、古、怪四種。

一般生長在平原的樹根,因養分充足,生長快,木質纖維也較松,難以形成奇特形態。

只有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根材,如背陽生長或懸崖峭壁石縫中,並經雷劈、火燒、蟻蝕、石壓、人踩、刀砍而頑強生存下來的樹根。

由於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養分,久長不大漸漸變形,年愈久,質愈堅,造型也愈奇崛遒勁,是根藝的理想用材。

製作根雕更不是簡單的事,八個步驟,一步也省不了,而且每一步還都必須做好了,做仔細了。

傳統的竹雕製品,大凡圓雕幾乎全部採用竹根為雕刻材料。

木雕製品則選用優質木材,或主幹基部、樹根及樹癭。

如此選材,其主要原因是看重材料肌理色調,不易腐裂,細膩適刻等特性。

同時在保證造型完整的前提下巧妙地借用根形根態創作。

現代根藝作品因受到“三分雕琢七分天成”之約束,致使一些人把找根挖根,尋奇覓怪視根藝創作。

有些作者為追求這“七分天成”,則將根藝作品置於露天之下任其日曬雨淋,嫌其慢,則用火燒、酸蝕或白蟻蛀咬等法。

在製做根藝作品時,根材表皮早已被剝去,韌皮上的紋脈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逝平。

這兩種特徵不足以說明,根雕作品的“人為”與“天成”的成份。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