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泥火成器,文化興衰

“從直線到曲線”介紹仰韶文化時期,彩陶圖案由簡單搭配到複雜構圖的演變規律;

由於馬家窯文化彩陶十分豐富,展覽將馬家窯早中晚三個時期分作三組來展示。

“激流湧蕩”“紅黑彩與鋸齒紋”與“圓形天地”,分別展示馬家窯型別、半山型別和馬廠型別的彩陶群組。

對這一時期的漩渦紋、網格紋、黑紅彩鋸齒紋、葫蘆網格紋、四大圓圈紋、回形紋等代表紋飾做拆分解讀。

集中展示甘省彩陶,最輝煌階段藝術成就;

進入青銅時代,彩陶數量減少,品質也有所下降。

因此齊家、四壩、辛店、沙井這四個青銅時代文化的彩陶,歸為“餘音綿綿”一組按時間順序展示。

各文化彩陶風格各異,特色鮮明。

第三單元是“大自然的生命組歌”。

透過具象紋飾,展示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及主要生物紋飾的特徵與變化規律。

內容上分為“花葉繁茂”“鳥乘風行”“水生一族”“馴化與野生”四組。

顧名思義,“花葉繁茂”表現花瓣、葉子、果實、葫蘆等植物紋的形態特點。

“鳥乘風行”展示鳥紋的形態與演變特徵。

“水生一族”表現魚紋、蛙紋等水生生物的形態及變化特點。

“馴化與野生”展示豬、犬、羊等家養動物和鹿、獸、蜥蜴等與畜牧、狩獵生活有關的動物。

這些形象有些是單純的藝術裝飾,有些則蘊含了信仰內涵。

其中的太陽、植物、動物和人形紋飾,展示了人們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態。

其中的經典就是馬家窯早期的漩渦紋四系彩陶罐,這種彩陶罐形體高大,用流暢的線條、飽滿的構圖再現了黃河河水波浪起伏、渦流翻卷的壯麗畫面,也表達了先民對母親河深深的眷戀。

還有豬面紋細頸壺,這件細頸壺的肩腹部,以二方連續方式繪出了四隻豬面。

每隻豬與旁邊的一隻共同擁有一對眼睛,形象生動,構思巧妙。

家豬是先民最早馴養的家畜之一,也是原始農業開始繁榮的證明。

第四單元“精神的家園”,將各文化階段與人們精神生活有關的彩陶紋飾集中起來,分類展示。

內容分為“原始信仰”“塑形藝術”“音樂舞蹈”三組。

上古時代,原始信仰是人們最主要的精神支柱。

“原始信仰”主要展示,最能體現這些特徵的鯢魚紋與神人紋。

其中神人紋最為豐富,變化規律也很清晰;

先民們在探索彩陶紋飾藝術的同時,對立體塑形也給與了一定的關注。

“塑形藝術”展示各種陶塑文物,反映史前先民準確的觀察能力、出色的表現能力和日趨豐富的審美情趣。

音樂與舞蹈,是人類表現情感最直接的藝術形式。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