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紂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階級固化,是每一個安定的王朝、國家,都要面臨的問題。

只要是有智慧的君王、國主,都知道階級固化的害處。

可是,真正有智慧,有你能力能改變這一點的真的不多。

就說帝辛,他就想要背叛自己的階級,想要打破貴族的很多特權,可惜,他也失敗了。

當時的帝辛,收回了貴族的權利。

所以,貴族的權利因帝辛受到威脅。

這樣的帝辛,自然就成了他們的敵人,這也為商朝被推翻埋下了伏筆。

除了打壓貴族勢力以外,宗教勢力也受到了打壓。

在打壓這些阻礙皇權的勢力以外,帝辛還採取了許多措施來發展民生經濟。

像減稅免息,這就是無數改革者都在做的。

他們同時會大力培養武裝力量,擴充軍隊。

這其實才是紂王的暴政之事,隨時間遞增的原因。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周勝利了,就要美化自己的形象。

這是統治者通用的手法,據調查發現,紂王的暴政,像濫用刑法這種事件,越往後越多。

到最後幾乎所有的壞事,都是他做的。

而他曾做過的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事,也被人們選擇性忽視。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曾為紂王帝辛喊冤。

古有孔子與弟子子貢曾聊到過:「紂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當代也有華夏開國領導評價:商紂王很有本事,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沒有後人評價那樣昏庸,那只是周朝人硬加上的罷了。

而且史書說紂王發明了炮烙之刑也是杜撰。

據史料記載,炮烙之刑最早源於夏,是夏朝的最後一個君主桀發明的。

而殺比干一事,就被改編得更離奇。

哪裡是因為什麼七竅玲瓏心,而是比干擾亂軍心。

紂王當時準備御駕親征,而比干擔心紂王安危,特意跑到帳前阻止。

他說了一些洩氣的話,所以比干不得不死。

比干就像楊修一樣,做事不動腦子,聰明反被聰明誤。

關於鹿臺的描述,也從一開始的大三里,高千尺,變成了高千丈。

這樣的誇大,無非是想體現紂王建造鹿臺,對百姓橫徵暴斂。

再說另外一個,紂王真的對妲己言聽計從嗎?

要說紂王最大的不對,就是著了狐狸精妲己的魔,然後做了不少壞事。

但是歷史上的蘇妲己,實際上是一個部落有蘇氏首領的女兒。

因為打仗輸了,就將女兒獻給紂王換取和平。

而當時的紂王年歲已大,對待妲己雖說是寵愛,但絕沒有書上說的那樣言聽計從。

否則,妲己所在的部落,也不至於始終是個小部落,沒有任何崛起的趨勢。

雖然透過史料證實,不敢說紂王帝辛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因為紂王晚年確實荒廢朝政。

但就連創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晚年不也不理朝政嗎?

….

只能說,最後是周武王的乘虛而入。

既然紂王算得上是個好皇帝,那麼商朝又怎會滅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