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云先生定義說:「翻刻是因原石真本稀少而珍貴,故翻刻後出拓本,再做成舊式以欺人。偽造是無原石拓本而憑空根據某碑誌或帖上某人書法,再摘一段古人文章或詩詞,二者結合刻成以欺人。」
翻刻自然屬於贗品,但透過複製以廣流傳,也無可厚非。
比如天一閣北宋石鼓文毀於兵燹,阮元重橅本留影存真,意義重大;
但向壁虛構的偽刻,情節就惡劣得多。
這樣不止是欺騙藏家,偽作影響書法學習,混亂書法歷史,為禍深遠。
到現在,偽造碑誌為數不少,最有名的當屬王獻之保母磚志。
這件寶貝在南宋末慶元、嘉泰年間出于山陰,一時名人歌詠不絕。
樓鑰有句「大令親書保母銘,況是當時晉人刻,磚雖破裂文多全,妙畫遠過蘭亭鐫」,紀實也。
原件早佚,流傳的拓本尚有姜夔小楷長跋,論其有七美,屬於「非王獻之不能為者」。
遭遇偽作最多的書家,肯定首推歐陽詢。
其著名者都有不少,比如《姚辯墓誌銘》《虞恭公溫公墓誌》《緣果道場磚塔下舍利記》《女子蘇玉華墓誌》《郭雲墓誌銘》《臥龍寺黃葉和尚墓誌銘》,以及小楷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一本一本的翻看,這些如果是真品,陳文哲就敢一口把它們吃了。
這些偽作,無一例外地都有歐陽詢署款。
當然,基本符合歐體風格,且多數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
作偽方法各異,但陳文哲都能分辨的出。
比如最經典的一種,是將舊墓誌添刻歐陽詢的款識。
這個以《虞恭公溫公墓誌》,最具典型。
溫彥博貞觀十一年卒,諡曰恭,陪葬昭陵,墓碑由岑文字撰文,歐陽詢書丹,此無可疑問。
溫彥博墓誌在北宋出土,《墨池編》《集古錄目》皆說「無撰人姓名,世傳歐陽詢書」。
初唐墓誌,尚無題寫撰書人姓名的習慣。
所以只能大致從書法風格,推測可能與墓碑一樣,同出歐陽詢手筆。
這份墓誌早已失傳,今天所見者,是不同年代的偽造本,以及偽造本的輾轉翻刻本。
這樣的偽造本,首行通常有「銀青光祿大夫歐陽詢撰並書」字樣。
所以這種贗品,陳文哲十分輕易的就能完成鑑定。
接著下一本,鑑定起來稍微有點難度。
這一本是《姚辯墓誌》,它的情況稍複雜。
今天所見本,全稱為「隋故左屯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姚恭公墓誌銘」。
廩軍內史侍郎虞世基撰文,太常博士歐陽詢書丹,萬文韶刻字。
撰書鐫刻都是名家,故特別搶眼。
此志最早著錄於《集古錄目》,稍後《金石錄·隋周羅睺墓誌》條亦提到此,皆稱歐陽詢大業中所書。
因為隋墓誌中,找不出第二例題署撰書人姓名的情況。
所以故宮博物院顧鐵符先生斷言,歐陽棐、趙明誠所見,已經是「宋代人帶有作偽性質的複製本」。
換言之,所謂歐陽詢書《姚辯墓誌》,雖然書法風格與《蘇孝慈》《陶貴》等典型隋墓誌相近,但事實上是北宋碑帖商人將一通無款的《姚辯墓誌》,或者補刻撰書人姓名,或者乾脆以歐體重新書刻,以騙取多金。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