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在翻閱清光緒《永定縣誌》時,有人意外發現了一段記載:“明季野拂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拂為闖賊餘黨,事敗,削髮為僧,竟逃天誅。”
這段記載證明了一件事,野拂是從夾山而來,而且是闖王的餘部。
眾所周知,闖王兵敗湖北,其餘部中,到達慈利、張家界一帶。
地位高、能掌握一定秘密的人,應該只有大將李過與高一功。
李過為闖王李自成侄子,根據一些文獻記載,這兩人一個病死,一個戰死。
但根據傳說,由李過撰寫的《傳燈雜錄》等數部著述所說,李過有可能並沒死於圍剿,而是隱居於南湖平江與通城交界的黃龍山當了道士。
他當時應該是改名李繡,號黃龍真人。
那麼黃龍真人,是不是來到天門山,不做道士做起了和尚呢?
這種推測,並不能說是憑空想象。
因為這種事情很多,比如就連李自成,也有人推測當時沒死,而是隱入山中做了和尚。
還有著名的明代建文帝,他也有傳說是出家做了和尚。
事實上,1972年,在野拂居留過的古天門山寺,的確出土過一把帶有“天門山玄帝祖”字樣的龍首帶銘七星寶劍。
玄帝祖即道教尊崇之真武帝君,一座和尚廟裡,怎麼會埋藏有道教的物件呢?這難道僅僅是歷史的巧合嗎?
很長一段時間,考古專家們都沒有想清楚,傳說中藏寶的這個野拂到底是誰。
後來,在一次全省文物部門年會上,在慈利有了另外的收穫。
一家縣文管所所長,他認為野拂和尚很可能就是闖王大將李過。
原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這位所長還在慈利縣文化局專業文學創作組工作。
由於用腦過度,他得了一種奇怪的頭昏目眩症,多方求醫無效。
後來聽人說慈利西街,有個姓王名炯亮的老醫生,能妙手回春。
他慕名而去,沒有想到,在這個王姓醫生這裡,他得到了一個驚人線索:康家坪茅庵後山,有一座野拂墓。
第二天,他按捺不住激動,獨身一人乘車朔澧水而上。
經高峰,入康家坪,來到野拂墓所在地慈利茅庵鄉。
茅庵坐落在澧水三面環抱的康家坪盡頭,四周石山如城,“城”內一馬平川,足有兩千畝土地。
茅庵水庫碧波盪漾,陽光照耀,波光粼粼,猶見金龍浮出。
庫後是一山翠竹,均有碗粗。
翠竹兩旁,全是古松,奇枝綠葉,蒼翠欲滴。
在翠竹青松林中,他果真找到了野拂之墓,墓前立有令牌碑。
碑文上赫然篆刻著:“老禪師,武夫也。生於明,終於清。壯志軒昂,丰姿凜冽。抱經天緯地之才,久恨權閹;乘翻江倒海之勢,敢逐寇林。枕戈待旦,方期恢復中原;拔劍登壇,定欲掃平寰宇。戰吳王於桂州,追李闖於澧水。……乾隆二十一年,為補之而作,龍崗。”
碑文用的是駢文句式,俗稱四、六句,用詞精美大氣,文字對仗。
看完這塊碑文後,讓這位所長驚喜無比。
從碑文表面上來看,這大氣磅礴,不是一個普通人所能表現出來的。
找到野拂墓碑當天,他急忙趕回家中尋找有關史料。
我的系統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