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音山暗洞之中發現的這十四件珠寶中,有十七花金釵、鳥頭金簪兩件,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
葉花金釵、素金簪、鳳頭銀釵、鳳頭銀簪、蓮花銀簪等八件,屬國家三級保護文物。
其餘為一般飾品,綜合起來,此批文物價值約7000萬元左右。
這些東西,很明顯大部分都不是珍貴之物,而像是平凡之家的飾品。
如果從陳文哲的角度考慮,不要想,搶的大戶人家的東西唄!
珍貴的肯定是出自達官顯貴之家,平凡的就是地主老財之家,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但是,剛剛發現的時候,可沒有人知道,這些黃金飾品到底是什麼來歷。
而在當時,因為要保護主洞中的文物,相關部門決定暫緩挖掘,主洞中到底還有什麼,暫時沒有了答桉。
從發現的文物年代判斷,專家只能是推測,不排除屬於闖王藏寶之列。
但因為沒有確切證據,也沒有完全給予肯定。
那麼當地村民所說的野拂藏寶,又是什麼呢?
其實,除了當地的傳說這年,周圍區域還有一個傳說。
那就是,觀音山附近一直有一個野拂藏寶的傳說。
在觀音山對面的天門山,海拔1517.9米,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開,玄朗如門。
吳景帝孫休認為是吉兆,下令將武陵郡改為天門郡,天門山因此得名。
在神秘的天門山中,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山野小寺。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人們傳說這裡來了一個法號野拂的和尚。
野拂到來之後,原本狹小的天門山寺,忽然間大擴殿堂,僧眾大增。
然而,這個佛門清淨之地,卻因為這個野拂和尚的到來,從而是非不斷。
據說自從野拂到來後,隔三岔五,總有人來這裡找麻煩。
來找野拂的人,究竟和野拂談了什麼,沒有人知道。
但結果卻只有一個,就是必有一番驚天動地的打鬥。
奇怪的是,沒有人能夠打敗這個野拂和尚。
為何總有人,來找一個清修和尚的麻煩呢?
答桉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個和尚身份特殊,另外,就是這個和尚掌握著驚人的秘密。
野拂到底是誰?野拂藏寶位於天門山頂以西,是不是真的?
這些疑問,一直困擾著張家界文物局的考古專家。
為了一探究竟,他們開始了長達九年多的探索。
為了弄清楚野拂和尚的身份,考古專家們曾仔細考察過古天門山寺。
古天門山寺並非現在人們看到的天門山寺,它的地址在天門山頂一處偏僻的角落中,幾乎沒有遊人能找到這裡。
遺憾的是,幾百年中,古天門山寺不知何時起,已經成了一片廢墟,僅有一座七層佛塔還矗立其中。
…
雖然在古塔的石頭上,還銘刻著一些古寺的歷史,但在這裡並沒有找到有關野拂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