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前。
元回正在和韓央一起,指揮禁衛軍和城防軍,共同抗擊顧囂的玄武衛,以及司馬挏的朱雀軍。
但大戰已經開展了三個時辰,所有人的體力,已經消耗大半。
元回的意思是,讓韓央讓岀一條路,讓他們暫且退去,但司馬挏鐵定了心,要今白就有個結果,所以寧死不撤。
面對這種絕決的叛逆,元回可以預測到,禁衛軍是無法阻敵朱雀軍太久的,最多還有一個時辰,必將宮門被破。
元回又譴人去上書房,將此地戰況,以及自己建議暫且退岀京都,一併附上報稟給蒙寒。
然而傳信兵去了一個又一個,卻不見回,元回也只是有些皺眉,並眺望了一眼上書房,卻沒有細究,接著他又下令,讓人去把宮中太監召集起來,一併禦敵。
司馬挏也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今日一退,蒙寒就能迅速下令組建地方軍隊,來合圍於他。
所以,司馬挏決定了破釜沉舟,那假顧囂,也沒有什麼舉動。
就當所有人,還在浴血奮戰時,卻見上書房方向,燃起了狼煙。
“什麼!”
元回大驚之下,正準備組建個五十人小隊,速去援救上書房時,卻見後方來了四個人,其中有兩個人,他認得,正是顧囂和花離童。
至於另外兩人,是此行的私衛之二,專門留在上書房外,截殺傳信兵,所以他們和顧囂之間,沒有明面上的矛盾!
而顧囂此時,已經換上一身,蒙寒的舊龍袍,皇冠,那份氣質,可說潛龍在淵。
花離童用了千里傳音,高聲大宣道:“所有人聽著,建平皇帝,於建平四十二年正月十五,於上書房中駕崩,現由東宮太子雨,接任大統,現在釋出第一道詔令:兵部尚書司馬挏叛逆,著舊屬禁衛軍,玄武禁衛軍,以及京都城防軍,對其叛軍,進行全力剿殺!”
上書房方向的狼煙,本就讓人意外,那一刻,玄武門方圓二里之內的人,都在為此發愣,所以暫時息了刀兵。
司馬挏父子,王如海等一干將軍,也在張望著上書房方向,心中也萬分不解,究竟是誰打殺進了上書房?
這時,眾人卻忽然聽見蒙寒駕崩的訊息,同時“蒙雨”也對他司馬家,發起了滅殺令。
而這道詔令,本身缺乏合法合禮性,畢竟是以宮變奪得皇位,但這個問題的關鍵性在於,文武百官,願意承認他的上位否?
而在香漯宮的文官們,是萬分願意的,畢竟他們,大多早已經是東宮的人,所以他們和看守的禁衛軍們,好生教誨了一番,就得路趕往玄武門去拜見新帝……。
同時,玄武門城頭上的元回,也已對這個問題思索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也承認了顧囂這個假太子的繼位結果,所以他躬身行禮,並隨之高聲宣佈:“臣元回,拜見皇上。所有人聽著,只對朱雀旗判軍剿殺!”
元回的承認,讓韓央也跟著承認了,他也隨之和城防軍下令:“謹遵聖命,殺!”
“殺!”
假顧囂也揭下了偽裝,可見其眉眼如畫,五官精緻,是典型的女人面像,當王如海和司馬挏目光投向她時,都一眼認出了,她正是陳王妃!
喊殺聲四起,刀戈再次揮動,司馬挏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一邊指揮朱雀軍反抗,一邊勸說王如海:“如海,蒙家父子心狠手辣,到此關鍵時刻,萬望如海你,識得明忠,辯得清義!”
王如海有些猶豫,畢竟他也明白,自己家破人亡,是蒙寒的手段,他也萬分咒怨蒙家人,但今日一戰,司馬家明顯已經日落,如果自己還想生什麼異心,在自己周圍的陳王妃,以及其親衛,應該會立即襲殺自己。
至於為什麼會想到是陳王妃來監視自己?王如海也無法回答,但直覺就是,站在萬眾中央的人,絕不簡單。
“殺!”
王如海暗暗嘆氣了一聲,因為此時的他,已經體會過忠義的回報,就是兒子殘缺至死,女兒受人騎辱,族人任人奴隸毆打,這些種種,都已經把他的初心,給折磨的面目全非,也正如他已枯白的頭髮,褶皺的面板,都在指向他已老矣,只希望家人平安,至於功名,虛名,都已經拋棄,所以他的劍,指向了司馬挏!
司馬挏更加絕望了,他原本以為,能說服王如海,還尚有一戰之力,現在王如海已明確反他,就說明,他司馬家,已大勢已去,心灰意冷的他,仰頭向天泣不成聲道:“天啦,你要亡我……!”
“快撤。”
司馬風趕緊下令,畢竟如今,破斧沉舟,已經沒有意義,所以他代替了恍惚的司馬挏,傳令朱雀軍殘餘三千人,迅速撤出京都城。
“不可放走一個司馬家人,其朱雀軍,願降者不罪不殺!”顧囂冷聲下令,卻不是他心狠噬殺,而是司馬風這一去,不甘之下,必定會給蘭國帶來災難。
元回,王如海,韓央領命,率軍追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