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扶風聽了略感意外,那個老官竟然捨得刺史官位,他明白李嵩的掛印離開,算得最明智的抉擇。
韋扶風思量之後,選擇推官楊河去往昌州任職刺史。
楊河領命,拿著節度使軍令走程式,五名兵馬使各領千兵,聽令楊河開拔去往昌元縣,
臨別壯行,韋扶風明言告知,昌州之地,會是川南與東川決勝的戰場,後續大軍陸續抵達昌州迎戰。
楊河率軍離開,韋扶風使人去往大江之南。命令王大虎和劉毅,帶著軍中所有弓箭和軍弩回來。
加上另外六個兵馬使,率領八千兵返回瀘縣,指揮使李成剛繼續留鎮大江之南善後。
傳令使離開,韋扶風又翻看了楊河的家兵武者詢錄。
根據出身和在家兵中的職事,擇出一百多名成為兩千兵的火長,這一次,韋扶風打算帶走一萬軍力。
帶走一萬,瀘州還能有四萬軍力,主要是收納了豪族家兵和近兩千鎮軍,以及江南豪族的附庸農奴參軍。
因為入軍能夠得田,不入軍只能還是無田佃農。
下令之後,韋扶風陷入權衡思量,主要是軍器的問題。
大江之南歸來的軍力,擁有大量的正規軍器,而江北的軍力,大半沒有軍用兵器,更別說弓箭和盔甲。
權衡良久,韋扶風做出決定,他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不顧老馮,就算瀘州守住的可能性不大,他也應該儘量支援老馮。
大江之南歸來的八千軍,軍中正規弓箭約一千張,獵弓兩千。
韋扶風只帶走三百正規軍弓,軍弩八十三具,全部帶走。
一有了決定,韋扶風的心情為之舒暢,心思又想起了那包財寶。
暗思:“那些財寶,足夠我成為衣食不愁的富戶,若是去往西川遭遇不順,我就帶上小雪去往長安,日後再去尋覓姐姐,我不是節度使了,姐姐或許不會氣惱。”
正遐思中,門外親衛稟報:“大人,高刺史請見。”
韋扶風一怔,吩咐入見,喚了兩個親衛入廳陪伴。
片刻後,高刺史一身圓領錦袍進入正廳,恭敬的向韋扶風見禮,韋扶風微笑的請坐。
高刺史坐下,韋扶風溫和問道:“高大人有什麼事情嗎?”
高刺史遲疑一下,道:“大人,下官願意為大人效力,不過兵禍多危,請大人允許高氏一族的小輩離開瀘州。”
韋扶風毫不猶豫點頭,道:“可以。”
高刺史神情略顯意外,忙起身恭敬禮道:“謝大人通融。”
韋扶風擺手讓坐,溫和道:“高大人不必過於悲觀,東川節度使未必膽敢發重兵進襲川南,因為山南西道的楊使君發重兵虎視東川。”
高刺史神情意外,問道:“大人與山南西道的楊使君有盟約?”
韋扶風微笑道:“確切的說,家祖西川招討使韋昭度,與東川節度和山南西道節度都有盟約,只不過楊使君的養父楊復恭,在接到楊使君的上請,雖然願意置立川南節度使,但卻有心把持川南,而家祖在西川需要軍力支援,所以有了川南的複雜變局。”
高刺史點頭,韋扶風又道:“這一次是東川節度使被愚弄,或許避免不了發生戰事,若是能夠抵禦進襲,川南節度的局勢也就定了。”
高刺史點頭,道:“下官盡力支援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