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扶風有意的宣佈了向皇帝上供,向皇帝上供天經地義,軍民的不滿情緒有限,能夠向皇帝上供,標誌川南節度使的合法性。
下達命令之後,韋扶風啟程去往成都,他的護軍冒名為戎州團練軍。
韋扶風還是想見過伯祖韋昭度,希望伯祖不是剛愎自負的老人,能夠聽進他的建議。
出戎州,一路經過嘉州,眉州,韋扶風護軍自眉州向東北拐去了簡州(簡陽)。
簡州是沱江的上游,韋扶風打算自簡州去入資州,過資州去往合州,在合州與糧船會合,去往長安。
護軍秘藏在了簡州平泉縣駐紮,小雪留在軍中。
韋扶風換回原本的袍衣,只帶了四個虎賁衛去往成都,一路順利走出簡州,進入成都府的地界。
成都府原本是益州,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避難蜀地。
唐肅宗在西北靈州擅自登基做了皇帝,尊崇唐玄宗太上皇,益州升格成都府,號南京,後又廢除京制。
成都府城的所在是成都縣,西川節度使的治所卻是在華陽縣,華陽縣原名蜀縣。
華陽縣在成都府的東南方位,韋扶風出簡州進入成都府下轄的靈泉縣,過靈泉縣進入了華陽縣。
一路上遭遇官兵的盤問,韋扶風報號是韋昭度的親人,奉命送家信。
由官兵之口,韋扶風知道伯祖韋昭度的行轅在唐橋鎮。
王建的節度使行轅,落在成都城的東閭門外,扼守通向彭州的道路。
彭州屬於威戎軍節度使,逆賊陳敬暄在成都之外的最大外援。
過午時,韋扶風抵達唐橋鎮,眼睛能夠看見了成都城。
遠觀成都城池,巍峨匍匐,城牆長遠不見邊際,論規模,只有見過的長安城能夠超越。
韋扶風知曉眼中的成都城,事實上分為內城和羅城(外城)。
內城是成都城的原本老城,羅城的建造不算久遠,數年前死在淮南的高駢所築造。
高駢曾經任職西川節度使,曾經大敗南詔國,殺南詔國二十萬眾,使得南詔國大弱,至今也不敢侵襲巴蜀之地。
高駢後來又調任荊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
成為淮南節度使之後,高駢對於朝廷有了叛逆之心,按兵不動,任由黃巢大軍進襲潼關和長安,造成唐僖宗走了唐玄宗的老路,逃跑到西川避難。
那時候的西川節度使陳敬暄,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陳敬暄成為唐昭宗時期的逆賊,苦守城中的困獸之鬥。
高駢築造的羅城巍峨,城池在府河和錦江之間,引內江之水環城南而下,外江之水環城北而東,至錦橋南而合。
護城河加上高聳的城牆,成為了陳敬暄據守難破的堅城。
韋扶風與屬下走入唐橋鎮,他的神情淡定,一雙眼睛卻是左顧右盼,觀察著堡城內的軍心狀態。
結果很不好,鎮內的官兵沒精打采,甚至於臉有菜色。
缺糧,嚴重的缺糧。
韋扶風聽過了虎賁衛回報,一路親眼看過之後,還是感嘆西川境況的悽慘,到處都是蕭條缺糧的景象,越是接近成都的地域,越是困苦不堪,幾乎是十室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