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扶風轉言問道:“聽說伯祖大人安歸了長安城,孫兒的心總算能夠放下。”
“你伯祖是安歸,但被皇帝治罪貶官東都留守,東都洛陽是藩鎮之地,你的伯祖不可能上任,事實上就是閒置不用。”祖父回答。
韋扶風點頭,問道:“伯祖對於金州韋氏之事,有了認可嗎?”
“算是預設,失去宰相之位,你的伯祖,自知失去了值得主支尊敬的地位,只能沉默相對,不過你的大伯父使了孫輩來問安。”祖父溫和道。
韋扶風明白點頭,道:“有暇孫兒去給伯祖大人叩安。”
“你再去長安城不可張揚行跡。”祖父關心囑咐。
韋扶風點頭回應,祖孫又說了些家常,一起離開西園,各行其事。
韋扶風率軍前腳離開西城縣城,城門就貼出了縣衙告示:“夏日山洪肆虐,為保住漢江兩岸的糧食收成,刺史大人決定徵發各縣壯丁建築漢江水壩,參與者管飽,免來年徭役。”
韋扶風率軍抵達扶風軍駐地,讓歸去的軍力順帶節度使軍令。
命令川南軍,若是探得興元府發兵金州,需要觀望百日,方可出軍五萬北征漢中。
命令轉運司,繼續押運渝州存糧至金州。
命令白虎堂,調飛羽營三百精銳隨同押糧軍力抵達金州聽用。
做好安排,韋扶風率領十名護衛,帶上小雪悄然去往了均州。
......
均州,位於金州和商州的東南方。
漢江自金州流入均州,貫穿均州全境流入襄州,鼎鼎大名的襄陽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關羽曾經在襄樊一帶水淹七軍。
襄州是忠義軍節度使的治所,忠義軍所轄的七州,原名山南東道。
多年前,金州和商州曾經隸屬過山南東道,均州隸屬忠義軍節度使治下,節度使趙德椻,爵封淮安郡王,中書令。
韋扶風一行在金州境內登商船,順江而下進入均州的豐利縣,繼而走過鄖鄉縣,抵達武當縣,在均州治所延岑城外的漢江碼頭下船。
韋扶風佇立在碼頭上,仰望江堤上的延岑城。
延岑城的城牆高約八米,城牆臨江的一面全是青磚,城池整體看去巍峨整飭。
在船上,韋扶風聽說延岑城存在很久,是一個名延岑的將軍始建,隋唐中成為州治所在,而武當縣另有縣城。
另外,均州刺史名馮行襲,出身原是均州武將,在延岑城有駐軍四千。
韋扶風觀看城池的時候,發現左方遠處的城牆上正在施工,在加築青磚城牆,他立刻有了興趣,想知道這裡有沒有燒磚的大匠。
燒磚也是一類技術活,好手燒磚的效率和質量大不同。
有興趣也不會莽撞接近,想知道的事情可以讓屬下去了解。
韋扶風身在別人的地盤,延岑城也不敢進入,在城外僱用本地人入城買了一石米,僱用買米人為嚮導,去登武當山。
武當山,方圓八百里,道教的聖地之一,山中奇峰聳立,懸崖,深澗,山洞,清泉星羅棋佈,很多神仙傳說膾炙人口,大小道觀坐落其中。
大唐立國以來,因為道祖老子姓李,所以大唐皇族尊崇道教。
不過太平盛世之時,佛教宗旨更附合大眾的信仰,尤其是則天皇帝號稱是彌勒佛光轉世。
武當山雖然是道教聖地,但在均州的影響力未必能夠壓過佛教。
原因是延岑城內有一座報恩寺,武則天的兒子賜封的皇家寺廟。
報恩寺的前身是唐中宗的棲身之地,後來成為皇帝的唐中宗,愣是在道教聖地,報恩的建造了一座佛寺。
皇帝賜造的佛寺,影響力自然極大,造成均州的道教不能一枝獨秀,勉強與佛教旗鼓相當,韋扶風都是聽船家說的典故。
引路武當山的本地人嚮導,對於道教非常崇拜,一路上述說著種種仙人遺蹟。
其中的呂洞賓仙師在南巖悟徹仙道,成為長生不老的陸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