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誨點頭,說道:“屬下也想說明,進軍遼東半島守成不易,軍力多了耗不起,少了守不住。
家兄說過,當年則天皇帝時期,營州(遼西)發生契丹叛亂,唐軍損失慘重,朝廷重臣狄仁傑,諫言放棄高句麗故地,退守幽州。”
韋扶風意外,說道:“狄仁傑,名臣呀,不該說出這種諫言。”
王師誨說道:“狄仁傑的說法,大唐內地民生為重,不應該為了蠻夷之地巨耗國力。
漢武帝武功赫赫,代價是青壯銳減,民不聊生,造成漢朝走了下坡路。”
韋扶風點頭,說道:“窮兵黷武是不妥,但是養虎為患同樣愚蠢,坐觀北方民族大一統的崛起,後果一樣巨耗國力防禦。”
王師誨說道:“兩者本就矛盾,說不好對錯,家裡飢寒交迫,沒法顧及門外的惡霸徘徊。”
韋扶風點頭,說道:“所謂以史為鑑,我會關注發生過的北方事情,量力決策。”
王師誨起禮道:“上將軍睿智。”
韋扶風平靜無波,說道:“我交給你一個任務,回去指點使者,替我討封玄菟郡王,請求遼東半島建制玄菟郡。”
王師誨愣怔不解。
韋扶風又道:“當然,不能用我的真名,我化名大玄菟,渤海國王子遺留在大唐的後裔。”
王師誨聽的匪夷所思,欲言又止。
韋扶風又道:“我這是師出有名,外人入侵變成內鬥爭地盤。”
王師誨遲疑一下,說道:“上將軍的冒用,容易招惹詬病反感,後患無窮,不如他人代替。”
韋扶風平靜說道:“我非恬不知恥的亂攀親,我生母的父親,也就是我的親外祖父,渤海國王子。”
王師誨聽的匪夷所思,隨即恍然點頭,說道:“真的有親,那不礙名聲。”
韋扶風說道:“認識你之前,我不知有個渤海國,我的外祖父留下一塊玉佩信物,一面蒼鷹,一面名字,我原以為西域的貴族,昨日聽你說起大氏,我才知弄錯了。”
王師誨點頭,想起韋扶風昨日的反應,相信了非是謊言。
韋扶風又道:“我說的,不要說出去。”
王師誨點頭道:“屬下一定守口。”
韋扶風點頭。
王師誨又道:“其實沒什麼詬病,大唐的外族後裔很多,宣武軍的李振,祖先西域安國人。”
韋扶風輕語:“能瞞多久是多久。”
“屬下領命。”王師誨恭敬回答。
韋扶風轉言問道:“宣武軍發生過什麼事情嗎?”
王師誨回答:“屬下在鄭州聽說過白馬之禍,流言朱友堂在白馬縣殺了三十多的大唐朝臣,....。”
韋扶風不動聲色,說道:“事不宜遲,今日就走吧。”
王師誨起身告辭,離開後匆匆啟程,必須趕到使者抵達洛陽之前,才能執行韋扶風的交待。
王師誨幹勁十足,精神煥發,有了一展鴻途的做官前景。
王師誨離開,韋扶風臉色陰沉,明白李振嫁禍的事件,這個鍋,以後必須還給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