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求解脫踏上苦行之路,尋求本心之中的淨土,幽幽功果至,蓮花寶座前,臨危之際這位老僧尋回了那一顆醫者仁心,掙脫了束縛半生的心境枷鎖。
老僧雙手合十,彷彿在剎那間看到了蓮花珠光的萬丈,面帶慈祥笑意,唸了句:“月落沾衣簷上某,借劍挑花散枝頭。經年未識血與慟,兩忘生死寄塵中...阿彌陀佛!”
引渡悄然淚下,心中不忍,嘴中朗誦著經文為其超脫。
小智皓只覺得心裡很難受不是滋味,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好人辛勞苦盡油燈枯,而那為非作歹的惡人卻逍遙快活,不是應該好人長命百歲,惡人短壽多災嘛?
引渡遵循老僧遺囑為其火化,骨灰埋藏在了一棵常青樹下,並未立墳立碑。
而於當年之事也隨著一捧黃土永遠埋在了地下,引渡摸著小智皓的頭頂輕聲道:“為師當年帶回一女子,身懷六甲卻命不久矣,為保腹中胎兒,不得不做那殺雞取卵之事,虛雲師弟本可救下那婦人,但心魔難消終究未曾出手,為師不忍便與監寺師弟為其續命三年,可終究沒能挽回那婦人的性命,虛雲師弟為此自責內疚,將那嬰兒體內的煞毒轉到自己身上,自此離開寺院踏上苦修之路。”
小智皓眨著淚朦朦的眼睛,隱約覺察到師父口中所說的嬰兒就是自己,輕聲細語問道:“師父,那後來呢?”
引渡長嘆一聲,緩緩道:“後來啊,那婦人自知命不久矣便離開了,虛雲臨走之前為孩子起名智皓,寓意聰慧但不自大,如皓月當空潔白自身.....小智皓啊,待你再長大些,每年清明時節,不要忘了來此祭拜!”
小智皓懂事的點點頭,跪地朝著虛雲所埋之地叩拜。
引渡並未阻攔而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自己徒兒能有如此慧根覺悟當世少有,若真心皈依佛門有望三禪悟盡,未來可期。可凡是講究個緣法,能走多遠,看透多少,皆有內心而感悟,強求不得。
當年那婦人臨行前跪地懇求引渡不可將身世告訴小智皓,怕仇家尋上門是為其一,害怕智皓陷入兩難境地,為母復仇是為其二,真心希望這孩子遠離仇恨的種子,平安長大,是為其三。
引渡和方丈商討過後應允了下來,並且向眾人隱瞞了真相,現如今虛雲已故,當世唯有方丈和引渡尚且知曉小智皓身世,但真的要隱瞞一輩子嘛,這是否對小智皓太過不公?
想到此處,引渡長嘆一聲,拉起小智皓稚嫩的小手,呵呵笑道:“走吧,為師答應過你要見一見那北玄王,兩日後,咱們就回去見你師孃,不再下山了。”
 本章未完!
第二百三十一章、別來山海
小智皓很是痴迷北玄王鏖戰雁門關的傳聞故事,有一次下山聽說書人講述那北玄王一人一馬呵退四十萬大軍,聽的有些痴迷,便想著有朝一日一定要去見一見這位大英雄,瞧一瞧是何等風采,心中更是嚮往。
得知師父與北玄王相識,整日纏著師父帶自己去見一見,哪怕只看一眼也好啊。
每每總會被引渡罰抄經文靜心,小智皓自然不願受罰因而嘴上不說但也沒少暗示,引渡拗不過自己這位鬼靈精怪的頑徒,只能點頭答應。
小智皓任由師父牽著自己的手掌,半信半疑道:“師父,你該不會是想糊弄我吧?”
引渡笑著搖頭:“不糊弄,說帶你見一見,那就一定是真滴。”
小智皓提醒道:“師父,出家人說謊可是要墮畜生道的!”
引渡停下腳步,抬手敲了敲智皓的小光頭,罵道:“臭小子,你當真以為師父說大話,沒安好心,討打!”
小智皓俏皮的吐了吐舌頭,趕緊捂著光禿禿的小腦袋一個勁的往前跑。
引渡揉了揉光禿禿的腦袋,不忘叮囑道:“你個瓜皮娃,往哪跑呢,小心別摔著!”
晚霞餘暉下,一個並未拼盡全力去追,一個跑的飛快倒也偶爾放緩腳步的等待,一大一小的足跡被風沙漸漸掩蓋,唯有那棵常青樹屹立不倒。
第二百三十一章、別來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