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立即讓人將李秀才帶上堂來,說:“李秀才,你夫妻二人知書明理,如何做出此等不良之事?”
李秀才再次將外出散心,遇賊偷牛,見義勇為反被誣陷之事詳細稟明。
縣官說:“既是秀才,就當堂吟詩明志,詩中也必須帶“牛”字。”
秀才低頭緩緩吟道:
十載寒窗志未酬,隻身無策拙如鳩。
勇為反致罹災禍,堪愧前賢掛角牛。
縣官及師爺連連點頭稱讚,又問林氏家境如何。林氏立即以詩作答:
家貧不自由,二八漫風流。
洗面盆為鏡,梳頭水作油。
荊釵斜插鬢,蒲扇半遮羞。
願效緹縈女,申雪郎盜牛。
詩中提到的緹縈是個西漢女子,她的父親犯事受罰,緹縈就向當時的皇帝漢文帝上書說:“我願意賣身為官婢,以贖父親的刑罪。”
此事感動了皇上,皇上放了父女倆。
縣官看他們夫妻舉止文雅,行為端莊,聰明多才,當場吟出如此好詩,相信他倆根本不可能做出不良之事。
又喚財主和兩個證人到堂,見此二人賊眉鼠眼,神色慌張;那土財主也是言辭含糊,猜想其中定有蹊蹺。
遂對他們嚴厲審問,喝令大刑伺候。
兩個賊只得老老實實交代真相。
縣官命將二賊各打20大板,將牛發還原主。
但原主不分青紅皂白,與賊共同誣良為盜,縣官命其向秀才認錯,並罰銀子20兩作為給秀才賠禮。
李秀才夫妻二人連連叩謝縣太爺公正廉明,歡歡喜喜回家過節了。
“所以,這個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 魏王李泰說道。
魏王李泰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啊!”
魯莊公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君王,大家都知道曹劌論戰,對英勇有謀的曹劌讚賞有加,卻往往忽視了他服侍的君王——魯莊公。
司馬遷《史記》:“莊公好力。”
曹劌論戰、長勺之戰都可以看出莊王虛心採納別人的建議,這樣看來似乎是個明君,但又有人說莊公是個泛泛之輩,政績平平沒有什麼好說的。
究竟,魯莊公是個昏君還是明君,還要從他的生平說起。
太史公曾在《史記》裡評價魯莊公:“莊公好力。”
短短的四個字,道出了魯莊公一身最突出的特點,沒錯,魯莊公是好力,何以見得?
我們看下魯莊公的身世,自然會對他好力有更深的理解。
魯莊公生於魯桓公六年九月丁卯日,姬姓,名同,為春秋諸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
他為魯桓公的兒子,承襲魯桓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2年。
魯莊公能夠在皇位上坐32年,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先不說他的好力,單就其他的來說,他在魯莊公八年放過管仲,當時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
次年齊桓公發兵擊敗魯國,魯國殺子糾。
齊向魯索回管仲,魯人施伯認為齊欲重用管仲,將會對魯不利,勸莊公殺管仲,莊公不聽,把管仲歸還齊。